[实用新型]搅拌筒及具有其的混凝土运输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21004.1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0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孔凡贺;赵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42 | 分类号: | B28C5/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具有 混凝土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搅拌筒及具有其的混凝土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运输车是用于运送混凝土并确保混凝土不凝固不出现相分离的一种专用车。混凝土运输车包括搅拌筒。搅拌筒是斜筒式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的容器,运送混凝土过程中利用内置的螺旋叶片2不断的对混凝土进行强制搅动,使它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产生凝固或者相分离,从而使混凝土运输车到达工地后还能满足使用要求。搅拌筒通过对混凝土物料连续不断的碰撞实现搅拌性能,通过螺旋叶片2的螺旋运动及混凝土物料的自落实现出料性能。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搅拌筒的轴线相对于水平平面倾斜一定的角度,搅拌筒包括筒体1、两个螺旋叶片2和压料筒3,螺旋叶片2用于实现混凝土运输车的工作性能。两个螺旋叶片2的旋向相同、互错180°,螺旋叶片2为对数螺旋叶片2。
搅拌筒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为混凝土进料或搅拌状态,由于搅拌筒的前锥向下倾斜一定的角度,混凝土物料由搅拌筒内的螺旋叶片2带至高处,在混凝土物料的自身重力及螺旋叶片2的作用下将混凝土物料向搅拌筒的前锥进行挤压搅拌。搅拌筒向相反方向旋转时为混凝土出料状态,混凝土物料被搅拌筒内的螺旋叶片2推出。
压料筒3位于螺旋叶片2后部。搅拌筒出料时,混凝土物料从压料筒3与螺旋叶片2的空腔内向外流出,压料筒3用于控制混凝土物料的出料均匀。运输混凝土时,车辆晃动或者车辆爬坡时,有时混凝土物料经过压料筒3从搅拌筒的出料口流出,混凝土物料经过压料筒3时可通过压料筒3上的孔流进压料筒3与叶片的空腔内,最后流回搅拌筒,起回流作用。
混凝土运输车的搅拌筒装载混凝土的最大液面位置为A-B面,当混凝土装载到液面A-B时,在车辆行驶及爬坡情况下会出现溢料的现象,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装载液面小于A-B面。为了满足搅拌筒的额定容积,就需要将搅拌筒的几何容积做的足够大,这样使得搅拌筒的重量和成本都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搅拌筒及具有其的混凝土运输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行驶及爬坡情况下出现搅拌筒溢料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搅拌筒,包括:筒体,具有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出料口;多个第一螺旋叶片,多个第一螺旋叶片设置在内腔中,多个第一螺旋叶片之间形成容纳腔;压料筒,压料筒设置在容纳腔并位于出料口处;防溢部,设置在压料筒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防溢部为多个第二螺旋叶片。
进一步地,第二螺旋叶片与第一螺旋叶片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螺旋叶片的旋向与第一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同。
进一步地,压料筒上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地,第二螺旋叶片为两个,两个第二螺旋叶片沿筒体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第一螺旋叶片为两个,两个第一螺旋叶片沿筒体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压料筒的远离出料口的一端具有缺口。
进一步地,缺口为两个,两个缺口沿筒体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运输车,包括搅拌筒,搅拌筒为上述的搅拌筒。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混凝土运输车运行或爬坡时,防溢部可以将溢到压料筒上的混凝土通过防溢部的转动带回至搅拌筒,提高了搅拌筒的防溢料的功能,有效地降低搅拌筒的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搅拌筒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筒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搅拌筒的主视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2的搅拌筒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筒体;2、螺旋叶片;3、压料筒;20、第一螺旋叶片;30、压料筒;31、通孔;40、第二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10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