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气汤锅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20165.9 | 申请日: | 2014-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8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龙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龙云 |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夏洪 |
| 地址: | 408000 重庆市涪***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气 汤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具,特别是在汤锅、火锅及涮羊肉中使用的蒸气汤锅。
背景技术
目前,汤锅、火锅及涮羊肉所使用的锅具均是用火直接加热的普通锅具,涮羊肉所使用的锅具比汤锅、火锅使用的锅具稍显复杂,包括锅体,在锅体底部中心设置有与锅底联为一体并开设有轴心孔的锥形柱,该锥形柱实际上只是起烟道的作用。这些锅具由于均是直接用火加热,锅底与汤汁接触部分的温度可高达300℃左右。由于汤汁中的味精、鸡精(或其它增鲜剂)在高温作用下会产生焦谷氨酸钠,会使味精、鸡精(或其它增鲜剂)得鲜味丧失,从而使汤汁味道不再鲜美。并且在煮食过程中,锅体内的食物、料渣容易在锅体底部发生“生锅” 现象,即由于锅底高温使食物、料渣与锅底粘连变糊,从而破坏汤汁味道,严重影响汤锅、火锅及涮羊肉的食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气汤锅,能够用水蒸气对锅体内的汤汁加热以煮熟汤汁中的食物。
本实用新型所述蒸气汤锅,包括锅体,在锅体底部中心设置有与锅底联为一体并开设有轴心孔的锥形柱,在锥形柱上罩有锥形的蒸气导流盖,蒸气导流盖的内锥面与锥形柱的圆锥面贴合,锥形柱的顶端与蒸气导流盖顶部相隔一距离,蒸气导流盖的下端位于锅体底部;在蒸气导流盖的内锥面或与其相贴合的锥形柱的圆锥面上开设有蒸气导流槽,蒸气导流槽的上端通过锥形柱顶端与蒸气导流盖顶部之间的空间与所述轴心孔连通,其下端与锅体内腔连通。
所述蒸气导流槽沿蒸气导流盖或锥形柱的锥体母线方向开设,使水蒸气能够以最短的路径达到锅体底部。
所述轴心孔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锥形孔,可以增大水蒸气从锥形柱顶端端口流出的速度。
该蒸气汤锅在使用时需要匹配一只水蒸气发生器,水蒸气发生器即是能够将液态水通过加热变成水蒸气的装置。将水蒸气发生器的出气嘴放入蒸气汤锅锥形柱的轴心孔内,出气嘴喷出的水蒸气由锥形柱顶端与蒸气导流盖顶部之间的空间经蒸气导流槽进入锅体底部,对锅体内的汤汁进行加热,以煮熟锅体内食物
本实用新型由于具有该种结构,能够将水蒸气源源不断地注入锅体底部,实现用水蒸气对锅体内的汤汁进行加热,从而避免了用火直接对锅体底部加热而导致锅底与汤汁接触部分温度过高的现象,故在煮食过程中,汤汁中的味精、鸡精(或其它增鲜剂)不会产生焦谷氨酸钠,锅底的食物、料渣与锅底也不会产生粘连变糊,能够始终保持汤汁的鲜美味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蒸气汤锅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蒸气导流盖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水蒸气发生器的匹配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蒸气汤锅包括锅体1,在锅体1底部中心设置有与锅底联为一体并开设有轴心孔5的锥形柱4,轴心孔5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锥形孔。在锥形柱4上罩有锥形的蒸气导流盖3,蒸气导流盖3的内锥面与锥形柱4的圆锥面贴合,锥形柱4的顶端与蒸气导流盖3顶部相隔一距离,使锥形柱4顶端与蒸气导流盖3顶部之间形成一空间2,蒸气导流盖3的下端位于锅体1底部。在蒸气导流盖3的内锥面上,沿蒸气导流盖3的锥体母线方向开设有四条蒸气导流槽6,蒸气导流槽6的上端通过锥形柱4顶端与蒸气导流盖3顶部之间的空间2与所述轴心孔5连通,其下端与锅体1内腔连通。
如图3所示,将蒸气汤锅与水蒸气发生器配合使用,该水蒸气发生器为普通的不锈钢锅9,该不锈钢锅9端口具有可将不锈钢锅9密封的锅盖8,锅盖8中心具有出气嘴7。向不锈钢锅9内注入自来水,然后盖上锅盖8将不锈钢锅9密封。将蒸气汤锅放置在不锈钢锅9的锅盖8上,并使锅盖8中心的出气嘴7位于蒸气汤锅锥形柱4的轴心孔5内。用火对不锈钢锅8进行加热,自来水产生的水蒸气通过出气嘴7喷出,由锥形柱4顶端与蒸气导流盖3顶部之间的空间2进入蒸气导流槽6,将蒸气导流槽6内的汤汁吹入蒸气汤锅锅体1内,从而使水蒸气发生器产生的水蒸气源源不断进入锅体1底部,对锅体1内的汤汁进行加热,以煮熟锅体1内食物(蒸气汤锅锅体1内汤汁的液面位置应低于锥形柱4的顶端)。
所述蒸气导流槽6亦可开设在蒸气汤锅与蒸气导流盖3内锥面其相贴合的锥形柱4的圆锥面上,同样可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龙云,未经陈龙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20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