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以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19986.0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3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实;王晓楠;彭志军;盛先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2 | 分类号: | B60N2/62;B60N2/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以及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上述汽车座椅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驾乘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汽车座椅在汽车的驾乘舒适性上,充当着主要的角色,
目前,大多汽车座椅的软硬度都是一成不变的,显然,面对不同人群,一成不变的汽车座椅的软硬度无法满足更多驾乘人员的舒适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可根据不同驾乘人员对舒适度的不同需求而选择使用,提供驾乘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具有上述汽车座椅的汽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靠背和座垫,还包括第一组合垫和第二组合垫,所述靠背朝向车头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组合垫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支撑于人体的背部和腰部;所述座垫朝向车顶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组合垫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支撑于人体的臀部和腿部。
优选地,所述靠背设有第一系带,所述座垫设有第二系带,所述第一组合垫通过第一系带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组合垫通过第二系带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内均设有粘扣,所述第一组合垫和所述第二组合垫均设有粘带,所述粘扣和所述粘带粘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粘扣设有多个,多个粘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和侧壁、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和侧壁,且所述粘带与所述粘扣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合垫和所述第二组合垫均包括面套,和装于所述面套内的发泡层,所述面套通过拉链封闭所述发泡层于其内。
优选地,所述发泡层包括双层硬度发泡层和/或多层硬度发泡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组合垫和所述第二组合垫均设有人体支撑弧面。
一种汽车,包括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靠背和座垫,还包括第一组合垫和第二组合垫,所述靠背朝向车头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组合垫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并支撑于人体的背部和腰部;所述座垫朝向车顶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组合垫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并支撑于人体的臀部和腿部。采用此技术方案,驾乘人员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第一组合垫和第二组合垫,以提高驾乘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包括汽车座椅,该汽车座椅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汽车座椅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与第一组合垫、第二组合垫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组合垫和第二组合垫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发泡层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发泡层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汽车座椅;10-靠背;20-座垫;30-第一组合垫;31-面套;32-发泡层;321-双层硬度发泡层;322-多层硬度发泡层;40-第二组合垫;11-第一凹槽;21-第二凹槽;50-粘扣;60-粘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介绍。
结合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100,包括靠背10和座垫2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做出了如下技术改进:还包括第一组合垫30和第二组合垫40,靠背10朝向车头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11,第一组合垫30置于第一凹槽11内并支撑于人体的背部和腰部;座垫20朝向车顶的一侧设有第二凹槽21,第二组合垫40置于第二凹槽21内并支撑于人体的臀部和腿部。采用此技术方案,驾乘人员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第一组合垫30和第二组合垫40,以提高驾乘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99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