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传感器三重保护罩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18632.4 | 申请日: | 2014-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59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珍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传世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F02B77/08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 地址: | 2151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传感器 三重 护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内燃机用氧传感器三重保护罩。
背景技术
气体传感器,如氧传感器是发动机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安装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用于感知废气中氧气的浓度,实现对污染物的排放控制。
车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排气管内可能会有少量积水。在发动机刚开始工作时,积存的水会冲击到高温的陶瓷感应元件上,会导致陶瓷感应元产生裂纹或微裂纹,这些裂纹或微裂纹会引起传感器的功能失效。为了避免这种失效模式的发生,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不对传感器进行全功率加热,而是采用相对比较低的加热功率,使传感器的温度处于一个即使遭受水冲击也不会产生裂纹的温度,以保护传感器。目前这个温度一般在300℃左右,然而在该温度下传感器还不能有效工作。对发动机的排放研究表明,发动机刚开始工作阶段排放的有害成分HC、CO、NOx的量是最大的,如何使得氧传感器在一开始阶段就处于工作状态,以减少初始阶段有害废气的排放,是氧传感器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专利号为20111030979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气体传感器保护罩,虽可以有效避免水冲击的双重保护罩,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极其极端的情况下,高温陶瓷传感元被水冲击,而出现裂纹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为了满足国六以及国六以上的汽车尾气排放法规,要求氧传感器一开始就进入工作状态,而此时排气管中的冷凝水完全没有被加热挥发掉,这会进一步增加高温陶瓷感应元遭受水冲击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三重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气体传感器三重保护罩,特点是:包括外保护罩、中保护罩和内保护罩,中保护罩位于内保护罩与外保护罩之间,中保护罩和外保护罩与六角座相连接,内保护罩从六角座伸出并具有扩口结构,扩口结构由陶瓷衬套所压持,内保护罩与六角座之间为过盈配合,内保护罩前端从六角座中伸出,内保护罩前端延伸部分与外保护罩头部之间相互接触配合。
进一步地,上述的气体传感器三重保护罩,其中,所述外保护罩上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中保护罩上设置有透气孔,内保护罩上设置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外保护罩上进气孔、外保护罩与中保护罩之间腔室、中保护罩上透气孔、中保护罩与内保护罩之间腔室、内保护罩上进气孔、内保护罩的腔室、内保护罩上出气孔、内保护罩与外保护罩之间腔室、外保护罩上出气孔构成气体通道。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气体传感器三重保护罩,其中,所述中保护罩和外保护罩通过铆压方式或激光焊接方式与六角座连接固定。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气体传感器三重保护罩,其中,所述内保护罩与中保护罩为过盈配合,或者,内保护罩与外保护罩为过盈配合,或者,内保护罩与中保护罩和外保护罩为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在高温陶瓷感应元的外围设置三重保护罩,三重保护罩延缓检测气体到达陶瓷感应元的时间,优化设计的三重保护罩的进气孔位置和出气孔的位置保证及时的气体交换与流通;试验表明三重保护罩可几乎完全避免发动机在刚开始启动阶段,传感器核心高温陶瓷感应元遭受水冲击的风险,从而可以在排气管中存在冷凝水的情况下,进入工作状态,满足国六及更高的汽车排放法规要求;同时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快速的气体交换,从而满足传感器对尾气氧含量变化进行快速检测的需要;堪称是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好技术,为一实用的新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气体传感器三重保护罩,在传感器核心高温陶瓷感应元6的外围设置有三重保护罩即外保护罩1、中保护罩2和内保护罩3,中保护罩2位于内保护罩3与外保护罩1之间,中保护罩2和外保护罩1通过铆压方式或激光焊接方式与六角座5连接固定,内保护罩3从六角座伸出并具有扩口结构,扩口结构由陶瓷衬套4所压持,内保护罩3与六角座5之间为过盈配合,内保护罩3前端从六角座5中伸出,内保护罩3前端延伸部分与外保护罩1头部之间相互接触配合。内保护罩3与中保护罩2之间为过盈配合,或者,内保护罩3与外保护罩1之间为过盈配合,或者,内保护罩3与中保护罩2和外保护罩1均为过盈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传世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传世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86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鹰爪式乒乓球拍底板
- 下一篇:一种铝型材阳极氧化挂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