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17769.8 | 申请日: | 2014-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0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韩凤起;邱铁龙;姚锡福;邱鹏;杜昌坡;张锡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宏远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C9/00 | 分类号: | B21C9/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李道平 |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拔丝 润滑 冷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丝的制作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
背景技术
在金属丝的制作领域,需要通过对较粗的金属丝进行拉拔,通过拔丝机将其逐渐拉长变细。在金属丝的拉伸过程中需要润滑液对其进行润滑,润滑液在润滑过程中,吸收了金属线拉拔过程中与模具挤压产生的热量,使自身温度升高到50至70度,从而需要对润滑液进行降温处理,当降温到40度以下,以进行循环使用。但现有的润滑液降温处理主要是通过水、冷冻液为介质的换热器,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能耗也较大,既污染环境又耗时耗力,且降温效果有限。
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拔丝润滑液降温效果差,能耗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主要包括容器本体、拔风管、进液管、出液管、过滤装置、分液板、进风管、弯头和泵,所述容器本体顶部设有拔风管,所述容器本体一侧设有进液管,另一侧设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下部设有分液板,所述出液管的进液口上设有泵,所述进风管设于所述分液板下部,所述进风管通过弯头与外界相通。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网或无纺布。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数量为12个,所述进风管平行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观察窗设有两个,所述观察窗设于所述拔风管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拔风管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在容器本体的顶端设置了拔风管,与进风管配合使用,由于拔风管中热气不断上升,从而不断吸进外界冷空气,达到对润滑液自然风冷却的目的,由于不使用任何能源,达到了无污染零排放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冷却效果显著,无污染零排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容器本体;2为拔风管;3为进液管;4为出液管;5为过滤装置;6为分液板;7为进风管;8为弯头;9为泵;10为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冷却效果显著,无污染零排放。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拔丝润滑液冷却器,主要包括容器本体1、拔风管2、进液管3、出液管4、过滤装置5、分液板6、进风管7、弯头8和泵9,所述容器本体1顶部设有拔风管2,所述容器本体1一侧设有进液管3,进液管3连接车间内的热的润滑液,将热的润滑液导入到容器本体1内;另一侧设有出液管4,所述出液管4的进液口上设有泵9,出液管4连接车间内的润滑液的储罐,备用。所述进液管3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过滤装置5,所述过滤装置5为过滤网或无纺布,对润滑液进行过滤处理,所述过滤装置5下部设有分液板6,分液板6能够将进入的润滑液进行分散,均匀分布在分液板6上,并从分液板6边缘排下,所述进风管7设于所述分液板6下部,所述进风管7通过弯头8与外界相通。从进风管7进入的外界空气正对润滑液的下降液面,通过自然风对润滑液进行降温处理。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7数量为12个,8个为较粗管道,4个为较细管道,所述进风管7平行设置。根据容器本体1的尺寸设计,多个进风管7能够使自然风分布均匀,降温效果好。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观察窗10,所述观察窗10设于所述容器本体1的顶端。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观察窗10观察容器本体1内情况,及时进行监测温度变化。所述观察窗10设有两个,所述观察窗10设于所述拔风管2的两侧。
更进一步的,所述拔风管2为锥形。能够显著提高拔风速度和冷却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宏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宏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77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挤压机出料系统用夹送辊
- 下一篇:型材成品长度在线测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