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埋地承重储罐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16830.7 | 申请日: | 2014-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1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华;刘永祥;黄其忠;孙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万普海容石油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88/76 | 分类号: | B65D88/76 |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5 | 代理人: | 吕静 |
| 地址: | 256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罐结构,特别是一种埋地式承重储罐。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液化烃、产品油的供给日益高涨,而这些介质因其自身的化学特性、物理特性,对其储存、输配、运营的安全性、环保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城市用地越来越少,新建、改造、扩建存储场地愈加难求。
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发展需要,综合的地下存储,地上输配、供给、行车的营运场站派生而出,因而对地下储存罐提出了可耐重(车)载荷,几十万次交变载荷作用仍安全的要求。
目前,国外仅有埋地双层玻璃钢储罐可以承受重载荷作用,而其他钢制储罐或钢罐体加玻璃钢防护储罐未见有承重载荷报道。并且两种材料罐体承重结构不一样。为了使钢制储罐或钢罐体加玻璃钢防护储罐达到这一要求,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刚性好、强度高、可耐重车交变载荷作用的埋地承重载荷储罐。以此来解决现有产品不能承受重载荷作用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埋地承重储罐,由内罐体、中间层以及外罐体构成,其特殊之处在于,其中的:
所述内罐体5的内壁附具有用于承载环向应力和纵向应力的承重加强体,所述承重加强体是由轴向布设于内罐体内壁上的若干个环向加强圈7,以及连接于俩相邻环向加强圈7之间的等圈距纵向加强筋6构成。
所述环向加强圈7和所述纵向加强筋6均采用槽钢制备而成;其中环向加强圈7是由槽钢卷圆而成,所述槽钢槽口朝向罐体内壁,且与罐体内壁焊接于一体;纵向加强筋6是一段直槽钢,其槽口与罐体内壁焊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设计综合考虑罐壁与所述环向加强圈7可承受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所述环向加强圈7的间距为600-9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环向加强圈7留有200-250mm的断口D,所述断口D位于内罐体5的底部,以便于储罐经年使用后油品沉积污物及杂质的清扫;在所述断口D的上方设有搭接于所述环向加强圈7的两个断离端、并对所述断口D进行补口连接的断口增补筋10,所述断口增补筋10使整体环向加强圈7仍是连续的,强度和刚度不减;
所述断口增补筋10采用的是与环向加强圈7同等规格型号的槽钢,其长度为断口D长度的2-3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纵向加强筋6是焊接于相邻的两个环向加强圈7之间的纵向连接槽钢,所述纵向加强筋6与内罐体5的罐顶处环向焊缝垂直交叉并相焊合,以此补强罐体顶部所承受的作用力,防止几十万次重载荷作用后焊缝产生疲劳的异常现象,同时增强罐体纵向受力,减少罐体形变。
本实用新型一种埋地承重载荷储罐,同时采用了环向加强圈和纵向加强筋,并且将二者的结构结合设计为一种脊椎肋骨式,其原理如同人体的胸肋骨,环向加强圈如同人体肋骨,纵向加强筋如同人体脊椎骨,整体具有脊椎骨架支撑作用,并可承受很强的环向应力和纵向应力。因应力主要作用在罐体上部,因而罐体下部不用设置纵向加强筋。纵向加强筋6有效抵抗罐体纵向应力形变,加之刚度较高的环向加强圈的强支撑作用,罐体形变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埋地承受储罐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4:承重加强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一台30m3的埋地承重储罐为例(参考图1-4),详细说明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例的埋地承重储罐包括内罐体5、中间层以及外罐体,其中的内罐体5具有两端的封头1、罐体上部的吊耳8、人孔3、操作井座2、泄漏检测管4以及人孔3下部所设的防冲击板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万普海容石油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万普海容石油设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68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白及苗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牛大力高产栽培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