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小热成形钢板冲头磨损的分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16433.X | 申请日: | 2014-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8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扬;李向荣;孙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朗贤汽车组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8 | 分类号: | B21D37/18;B21D28/34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刘海 |
| 地址: | 21411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小 成形 钢板 磨损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小热成形钢板冲头磨损的分离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对经过热成形处理后的高强度及超高强度钢板进行冲孔的模具,属于热成形钢板的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高强度钢板强度高,特别是在正火或正火加回火状态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高强度钢板的应用是同时确保轻量化和碰撞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大型船舶、桥梁、电站设备、中、高压锅炉、高压容器、机车车辆、起重机械等工程行业领域中应用广泛。而热成形钢板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生产工艺不同于普通的高强度钢板,热成形钢板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成形和淬火冷却两个阶段,其中,成形阶段需要在高温下由模具一次冲压成形,淬火冷却阶段需要通过控制一定的冷却速度迅速冷却,从而使钢板发生从奥氏体微观组织向马氏体微观组织的转变,由此得到极高的强度和硬度,以常见硼钢为例,热成形处理后其强度达到1500Mpa左右。一般的高强度钢板的抗拉强度在400MPa~450MPa左右,而热成形钢材加热前抗拉强度即已达到500 MPa~800MPa,加热成形后则可提高至1300~1600 MPa,其强度为普通高强度钢材的3~4倍,其硬度仅次于陶瓷,但又具有钢材的韧性,以常见热成形硼钢钢板为例,强度达到1500MPa,延伸率为5%左右,已经远远超过一般意义的高强钢,其分离工艺难度远远高于普通钢板和常见高强钢钢板。
对于热成形钢板的冲孔工艺,由于钢板本身强度和硬度非常高,冲头磨损非常严重,最终产生冲孔毛刺,影响工件质量。为此,常用的方法为使用高硬度的粉末冶金钢,甚至在粉末冶金钢的基础上增加TD、PVD涂层等表面处理技术,刃口的成本由此变得非常昂贵。
另外一种解决办法是改善冲孔时候冲头的润滑条件,常见的方法是在零件热成形以后经过涂油工艺,让零件表面覆盖润滑油或润滑液。但是在批量生产过程中:(1)增加一序涂油工艺,增加了生产成本;(2)从生产的安全库存考虑,常常要备库,即便保证了先进先出的物流原则,也常常出现生产间隔时间长,覆盖在工件上面的润滑油/润滑液挥发、滴漏,造成整体或某个局部区域润滑不足甚至没有润滑。
因此,如果能够发明一种润滑工序,既可以对工件进行润滑,又不增加生产工序,还能保证润滑的均匀、稳定,将对热成形冲孔工艺质量和成本的提升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小热成形钢板冲头磨损的分离装置,在不增加额外成本也不损失生产效率的前提下,有效润滑冲头。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减小热成形钢板冲头磨损的分离装置,包括静分离镶块和动分离镶块,静分离镶块上设置冲孔凹模套,动分离镶块位于静分离镶块上方,动分离镶块上设置压料块和冲头;其特征是:在所述冲头上缠绕螺旋形润滑导线,该润滑导线为实心状导线,材质采用棉棒或硬质滤纸。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导线缠绕在冲头的上端,润滑导线的安装位置位于冲头距离上端底座安装面5~80mm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导线沿冲头的圆周方向缠绕不小于一个周长。
进一步的,所述动分离镶块上部连接液压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可省略热成形后,冲孔之前的涂油工艺;(2)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对已有分离装置进行改进的项目,基本不需要对原有分离装置结构做任何改动,只须排布好连接润滑源的管路,避免与现有分离装置结构干涉即可,改动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减小热成形钢板冲头磨损的分离装置包括静分离镶块1、冲孔凹模套2、冲头3、压料块4、动分离镶块5、液压驱动系统6、工件7、润滑导线8等。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静分离镶块1和动分离镶块5,动分离镶块5上部连接液压驱动系统6,静分离镶块1上设置冲孔凹模套2,动分离镶块5位于静分离镶块1上方,动分离镶块5上设置压料块4和冲头3;在所述冲头3上缠绕螺旋形润滑导线8,该润滑导线8为实心状导线,材质采用棉棒或硬质滤纸等吸油有机物,可以保证润滑油/润滑液在不小于1倍螺距的距离内沿润滑导线8流出,并且沿着冲头3圆周方向在不小于一个周长的范围内浸润冲头3;
所述润滑导线8缠绕在冲头3的上端,润滑导线8的安装位置位于冲头3距离上端底座安装面5~80mm区域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朗贤汽车组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朗贤汽车组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64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折叠型散热基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