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冷却效果的端子烧焊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15521.8 | 申请日: | 2014-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08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杜灵阳;于治平;赵波;沈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B23K5/22;H01M2/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 地址: | 313103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冷却 效果 端子 烧焊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冷却效果的端子烧焊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端子密封问题对电池性能和寿命至关重要,目前铅酸蓄电池端子是靠镶嵌在盖中的铅衬套与电池内部的铅极柱焊接,形成蓄电池的端子密封结构,因此蓄电池的端子的焊接质量十分关键。
现有技术的蓄电池的端子结构焊接时容易出现焊接不良,焊头容易脱落,焊接质量差,且对焊接技术要求高,影响电池生产的效率及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公开号为CN 203521515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保证端子烧焊质量的端子结构,该端子结构,包括极柱、铅套、卡环及焊头,铅套具有铅套孔,极柱与铅套孔间隙配合,卡环套于极柱上,并置于铅套底部,且卡环外径大于铅套孔内径,焊头置于铅套与极柱顶部,焊头底部具有渗入部,渗入部充满铅套与极柱顶部之间的间隙。
该端子结构虽然提高了焊接质量,但烧焊过程中未设任何保护装置,容易烧坏电池中盖和电池槽。
现有的端子烧焊工艺中,一般是用隔膜或碎布蘸上水放在极柱的周围以防止烧坏电池中盖,但却容易烧坏电池槽且对工人的烧焊水平要求比较高。之后操作人员尝试先在铅套的外部增加一个铁质的保护套,再进行烧焊;该改进虽然可以降低电池槽的烧伤几率,但铁质保护套在烧焊过程中温度升高,仍会对电池槽造成损伤,且较为费时费力,致使烧焊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强冷却效果的端子烧焊保护装置,该装置能防止烧坏电池槽,提高烧焊质量。
一种增强冷却效果的端子烧焊保护装置,包括绕铅套外围设置的第一保护套,还包括处于第一保护套的上方、与第一保护套一体设置的第二保护套,该第二保护套的内径大于第一保护套的内径;
所述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内均布置有循环水路。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保护套的上方设置第二保护套,可防止烧焊过程火焰外溅,避免烧坏电池槽;同时在第一保护套内布置循环水路,对第一保护套进行实时冷却,避免因其温度过高而烧坏电池槽;在第二保护套内布置循环水路,对第二保护套进行实时冷却,避免因其温度过高而烧伤操作人员。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水路包括:
进水管和出水管;
绕第一保护套周向布置的第一环形管;
绕第二保护套周向布置的第二环形管;
第一环形管和第二环形管的进水端与所述进水管相连,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相连。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环形管和第二环形管分别有1~3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保护套的外壁带有手柄。操作人员手持手柄进行烧焊,避免烧伤。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手柄内。如此避免直接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外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防止因漏水引起的短路等,保证烧焊质量;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手柄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保护套的高度为18~25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保护套的顶部开口内缘为倒圆角结构。如此可增大焊接面积,防止假焊虚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保护套的上方设置第二保护套,可防止烧焊过程火焰外溅,避免烧坏电池槽;同时在第一保护套内布置循环水路,对第一保护套进行实时冷却,避免因其温度过高而烧坏电池槽;在第二保护套内布置循环水路,对第二保护套进行实时冷却,避免因其温度过高而烧伤操作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强冷却效果的端子烧焊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强冷却效果的端子烧焊保护装置,包括绕铅套2外围设置的第一保护套3,以及处于第一保护套3的上方的第二保护套4,该第二保护套4的内径大于第一保护套3的内径,且两者一体设置。第二保护套4用以防止烧焊过程火焰外溅,避免烧坏电池槽。
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护套3的顶部开口内缘为倒圆角结构。如此可增大焊接面积,防止假焊虚焊;第二保护套的高度H为20mm。
由图1可见,第二保护套4的外壁带有手柄5。操作人员手持手柄5进行烧焊,避免烧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55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焊枪调节机构
- 下一篇:一种球接栏杆自动焊接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