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塑形桡动脉穿刺固定托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12456.3 | 申请日: | 2014-12-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7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 发明(设计)人: | 蒋忠;薄靳华;倪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塑 桡动脉 穿刺 固定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装置,特别涉及可塑形桡动脉穿刺固定托架。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目前临床所用的动脉穿刺留置针均为软性导管,当患者手腕腕曲或姿势不当时容易导致动脉留置管打折,从而使动脉测压波形失真甚至完全消失,如导管打折时间稍长即会有血栓形成完全堵塞动脉留置管。尤其是当手术中要求穿刺侧上肢必须置放于躯干侧而不能外展置放于手背板时,因被手术铺单覆盖及手术者身体频繁的挤压,穿刺部位的观察和肝素冲洗极为不便,更易发生导管打折或堵塞现象,重新穿刺置管又非常困难,从而导致有创监护失败,给麻醉手术的进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可塑形桡动脉穿刺固定托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可塑形桡动脉穿刺固定托架,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由铝板、材料层、垫子和固定带构成,即铝板外表面包裹材料层,在铝板上连接多根固定带;所述铝板是可塑的。
所述在铝板上设置垫子。
所述垫子位于铝板近前端处。
所述垫子位于铝板近前端三分之一处。
所述垫子由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铝板四周连接固定带。
所述固定带上带毛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手术中当桡动脉穿刺完成后,将固定托架塑形使其与患者手腕部腕伸状态相吻合(增厚的棉垫处正对手腕背面),然后将患者手腕置放于已塑形的固定托架上并以毛刺固定带固定,根据手术需求将患者上肢置放于上肢托板或躯体侧,动脉导管留置期间可保持手腕于适度的腕伸位,可有效解决长期困扰临床工作的桡动脉穿刺后因手腕腕曲或姿势不当引起的导管打折及堵塞问题,确保桡动脉有创监测安全可靠地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正面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侧面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铝板1、材料层2、垫子3、固定带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由(可塑形)铝板1、(柔性)材料层2、(加厚棉)垫子3和(带毛刺的)固定带4构成。
铝板1为一长条形,其外表面包裹材料层2,垫子3位于整个铝板1的三分之一处,即处于近铝板1前端处,在铝板1上即四周连接多根固定带4,从而构成本实用新型。
铝板1是可塑形的,是指可以用一定的力以后柔软地弯曲,但力除去后保持受力后的(弯曲)形状;材料层2是用柔性材料制成的,垫子3采用加厚棉制成,用来垫患者手腕处的;固定带4是带毛刺的,便于手术过程中防止湿滑而影响打结。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
手术中当桡动脉穿刺完成后,将材料层2包裹的铝板1塑形,即用一定的力(普通女性也能容易达到)将其变形,使其与患者手腕部腕伸状态相吻合,铝板1靠近前端上的垫子3正处在对患者手腕背面,使其与患者皮肤保持柔性接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然后将患者手腕置放于已塑形的铝板1上,并用固定带4来固定。根据手术需求将患者上肢置放于手背板(即手术床常规配置的上肢托板)或躯体侧,动脉导管留置期间可保持手腕于适度的腕伸位,可有效解决长期困扰临床工作的桡动脉穿刺后因手腕腕曲或姿势不当引起的导管打折及堵塞问题,确保桡动脉有创监测安全可靠地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24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