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置于建筑外墙上的节能环保型帷幕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11406.3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1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磊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F13/072;A01G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置于 建筑 外墙 节能 环保 帷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设置于建筑外墙上的节能环保型帷幕墙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都市居民在环保美化方面的意识是薄弱的,使都市环境严重受到污染、破坏,缺乏优雅环境,直到近年来环保意识才慢慢崛起,都市居民除了满足如食物、生活必需品等重要民生物资的基本需求之外,对于绿色休闲与空间体验的需求感也开始与日益增,关于都市绿化等生活质量提升的诉求已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开始会去美化建筑外观、寻求环保的建材等来制作建筑,因此出现了绿建筑的新概念。
绿建筑为一种能够减低对周围环境冲击的建筑,其技术可提升资源有效的利用,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并尽可能的亲近大自然,减少建筑的废弃物,促进建筑与环境共生共利,使人民住起来更为健康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置于建筑外墙上的节能环保型帷幕墙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于建筑外墙上的节能环保型帷幕墙装置,其包括:多个组合单元,所述组合单元包括:一背板,设置于所述外墙上并具有一本体部及一沿所述本体部的两侧向上延伸的组合部;一弧形弯板,具有一弯板部及多个形成于所述弯板部上的通孔,所述弯板部盖设于所述背板的本体部上并与所述二组合部连接在一起,所述弧形弯板与所述背板相配合围绕界定出一具有两个开口的容置空间;一第一盖板,具有一封闭其中一开口的第一盖部;一第二盖板,具有一封闭另一开口的第二盖部;及一通管,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多个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用以连接相邻两所述组合单元的第一、二盖板。
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分别具有一供所述通管装设的贯穿孔,及设置于所述贯穿孔外侧的衔接孔,所述连接片穿设于所述衔接孔中。
所述弧形弯板还包括一盖设于所述弯板部上的网片。
所述背板的二组合部与所述本体部组合呈U型,每一组合部具有一垂直所述本体部两侧边设置的第一挡壁、一向内缩的第二挡壁,及一连接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二挡壁且与所述本体部平行设置的的连接壁。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可外挂于大楼的外墙上,为都市环境进行绿化,使建筑物室内达到降温效果,减少空调使用的机会,环保节能也减少碳排放效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于建筑外墙上的节能环保型帷幕墙装置,所述生态帷幕墙装置设置于一外墙2上,包括多个组合单元。
所述组合单元包括一背板3、一弧形弯板4、一第一盖板5、一第二盖板6,及一通管7。
所述背板3设置于所述外墙上并具有一本体部31及一沿所述本体部31的两侧向上延伸的组合部32。
所述弧形弯板4具有一弯板部41及多个形成于所述弯板部41上的通孔42,所述弯板部41盖设于所述背板3的本体部31上并与二所述组合部32连接在一起,所述弧形弯板4与所述背板3相配合围绕界定出一具有两个开口401的容置空间40。所述容置空间40中可容置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养分来源。
所述弧形弯板4还包括一盖设于所述弯板部41上的网片43,用以防止所述容置空间40中的土壤经由所述通孔42掉落,所述植物则可通过所述通孔42向外生长。
所述背板3的二组合部32与所述本体部31组合在一起且呈U型,每一组合部32具有一向外扩并垂直所述本体部31两侧边设置的第一挡壁321、一向内缩的第二挡壁322,及一连接所述第一挡壁321与所述第二挡壁322的且与所述本体部31间隔平行设置的连接壁323。所述弯板部41两端分别具有一向内延伸并可与所述第二挡壁322卡接在一起的接合壁411。
所述第一盖板5具有一封闭其中一开口的第一盖部51,及一垂直所述第一盖部51周缘设置的第一挡缘52。所述第二盖板6具有一封闭另一开口的第二盖部61,及一垂直所述第二盖部61周缘设置的第二挡缘62。所述通管7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40中。所述第一盖部51与所述第二盖部61分别具有一供所述通管7装设的贯穿孔511、6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磊,未经刘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114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