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架式立体停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7618.4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7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义;姚学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庆义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 |
代理公司: | 广东知恒律师事务所 44342 | 代理人: | 柴吉峰 |
地址: | 518034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式 立体 停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架式立体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停车难的普遍问题,林林总总的停车装置也不断涌现,中国专利局公开的专利文献201220663239.3、名称为《一种低空间停车架》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单根立柱、一端升降设于该立柱上而另一端悬空的承载梁、滑设于该承载梁上用以带动车台板平移的平移部件和设置在所述平移部件上用以带动车台板旋转的旋转部件。上述专利因采用单立柱,且承载梁一端不固定,升降时承载梁会摇晃不定,导致车台板及其上的汽车也摇晃不定,会影响到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排架式立体停车装置,其车台板的运动过程平稳,使用安全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排架式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平行设于地面车位侧边的至少两根立柱、至少一条横跨两根所述立柱之间并与两根所述立柱连接的横梁,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组成一排架,所述横梁中至少有一条为承载梁,所述承载梁与所述立柱活动连接,用于承载车辆的车台板活动设于所述承载梁上,所述排架上设有用以驱动所述承载梁沿所述立柱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承载梁上设有用以驱动所述车台板在所述承载梁上移动的平移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滑设于所述承载梁上的支撑滑座,所述车台板设于所述支撑滑座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滑座上用以驱动所述车台板转动的旋转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滑座上的主轴、套设于所述主轴上的旋转板,所述旋转板与所述车台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主轴上并与旋转板固定连接的齿轮,以及固定设于所述承载梁的一端且用于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平移机构驱动所述支撑滑座使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旋转,所述齿轮旋转带动所述旋转板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枢设于所述支撑滑座上的主轴、与所述主轴固定连接的旋转板及设于支撑滑座上的旋转电机,所述主轴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联轴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有两条,其中一条为承载梁,另一条为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的加固梁,所述加固梁设于所述立柱的顶端或底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平移辅助机构,该平移辅助机构设于所述车台板的外侧壁与所述承载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平移辅助机构为设于所述车台板上且靠近所述承载梁一侧的至少两个第一柔性滚轮,以及设于所述车台板外侧且位于所述主轴轴心线的两侧分别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二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设于所述立柱上的升降部件,所述承载梁与所述升降部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排架式立体停车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平行设置的至少两立柱,承载梁横跨每一立柱并与其上的每一升降部件固定连接,使得承载梁可沿至少两个立柱进行升降,承载梁与至少两个立柱上的至少两点以上连接受力,这样,承载梁升降时两端受力均匀而不会产生摇晃,升降、平移和旋转运动过程非常平稳,使用安全可靠;
2、至少两个立柱沿车位侧边(或纵向)平行设置,车台板可在承载梁上平移至承载梁一端端头(即车位外侧后)再升降或经旋转后升降,即不占用自身所在车位地面空间,也不占用相邻车位的空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一实施例车台板位于初始位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一实施例车台板伸出后的立体图。
图3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一实施例车台板旋转后的立体图。
图4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一实施例车台板旋转后的剖视图。
图5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平移传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二实施例车台板位于初始位置的立体图。
图7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二实施例车台板伸出后的立体图。
图8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二实施例车台板旋转后的立体图。
图9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三实施例车台板位于初始位置的立体图。
图10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三实施例车台板伸出后的主视图。
图11是本立体停车装置第三实施例车台板下降后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庆义,未经曾庆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76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客车用舱门双向可调节锁碰
- 下一篇:一种防微振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