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桶冲水阀的开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7309.7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8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郑理;胡刚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D5/09 | 分类号: | E03D5/09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043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桶 水阀 开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桶,具体的说是一种马桶冲水阀的开启装置。
背景技术
马桶,作为一种排污装置,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水的重力,将水的势能转换为水的动能,从而裹挟着排泄脏物进入下水管道中,完成整个排污的过程。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抽水马桶也从最原始的手动式,发展到如今的电动式。
但由于目前的马桶在进行冲洗时,如果采用手动操作,一般都是通过触发马桶上的钣手或按钮来实现的,但是由于在冲洗过程中,如果用户长时间将把手或按钮保持在开启状态,虽然能够长时间引发马桶内的虹吸现象,确保污物能够充分的排出,但是由于长时间将手动开关保持在开启状态,会造成大量的水从冲水阀流出,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但如果用户只是短时间触发手动开关,例如转动扳手后或按下按钮后立刻松开,这又会导致冲水阀在被打开后又立刻关闭的现象,从而造成马桶出水量少,污物无法充分排出,严重的可能会引起马桶堵塞。
所以,为了克服现有马桶所带来的缺陷,就需要对目前马桶冲水阀的开启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桶冲水阀的开启装置,以使得手动开关在被开启触发后,无论开启时间的长短,冲水阀的用水量都能够保证在一个标准的用水范围内,从而既不会影响马桶在冲洗时的正常工作,也可达到节水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马桶冲水阀的开启装置,包含手动开关、与所述手动开关连接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含由底座和上盖构成的结构盒、设置在所述结构盒内的转动件和从动件、固设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转动件连接的扭簧、与所述从动件连接用于打开冲水阀的连杆;
其中,所述转动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具有一个锁止部,而朝向所述从动件的一侧具有一个第一凸起部,所述从动件相对所述转动件的一侧具有一个能够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啮合的第二凸起部;
所述底座上还具有一个用于抵住所述转动件锁止部的锁止件;
所述转动件在正转时,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相互啮合,所述从动件跟随所述转动件一同转动,而在所述转动件上的锁止部抵住所述锁止件时,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互分离;
所述扭簧带动所述转动件反转,并在所述转动件归位后,所述第一凸起部和所述第二凸起部恢复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整个马桶的冲水阀的开启装置是由手动开关和与手动开关连接的传动组件构成,且传动组件是由结构盒以及设置在结构盒内的转动件和从动件组成,并且转动件上还设有能够带动从动件进行转动的第一凸起部,而从动件上设有与转动件的第一凸起部啮合的第二凸起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用户转动手动开关使手动开关带动转动件进行正转时,由于从动件上的第二凸起部与转动件上的第一凸起部相互啮合,所以两者会产生联动,从而使得从动件能够跟随转动件一同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连杆进行转动实现冲水阀的开启,而当转动件的锁止部抵住结构盒中的锁止件时,由于此时从动件上的第二凸起部会与转动件上的第一凸起部完全分离,因此使得此时的从动件会在连杆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行反转,以实现冲水阀的关闭,所以此时手动开关即使长时间被开启或者开启后马上被关闭都不会对冲水阀的出水量造成影响,由此保证了冲水阀每次开启的用水量都能够维持在一个标准的范围内,既不会影响马桶在冲洗时的正常工作,又可达到较好的节水效果。而当用户取消手动开关上的作用力时,此时的转动件会在扭簧回弹力的作用下进行反转,并在转动件归位后,转动件上第一凸起部和从动件上的第二凸起部又能够恢复啮合的状态,以此完成下一次冲水动作时的执行准备。由此可知,通过扭簧不但可实现手动开关的复位,而且通过扭簧还可增强转动件固定在结构盒内的牢固性,保证手动开关在转动时不会发生晃动,使其在转动时具有更好的手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73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