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坝面溢洪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6655.3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70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杜帅群;杨鹏;孙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溢洪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坝面溢洪道结构,属于土建工程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溢洪道设计思路一般是在土石坝枢纽上采用岸边溢洪道,不会在坝身上设置溢洪道,而混凝土坝溢洪道采用坝身溢洪道时,会通过锚杆和配筋对溢洪道进行锚固。这种设计思路深受传统设计方案的禁锢,枢纽布置体型庞大,对工程选址、边坡开挖、结构地质基础要求高,且施工建设工程量大,征地补偿范围大,结构材料力学性能要求高,工程投资大,工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快捷、能够缩小了枢纽布置体型的坝面溢洪道结构,该结构能够充分利用大坝自身重力与锚固网产生的摩擦力牵拉溢洪道,使其满足基础抗滑要求,同时缩小了枢纽布置体型,提高了枢纽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了枢纽运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坝面溢洪道结构,包括坝体,在坝体内分层设置有锚固网,所述的锚固网与竖向锚固杆连接成一个整体,且锚固网露出坝体的连接段与溢洪道底板连接钢筋相连,在坝体的表面上铺设有溢洪道底板。
所述的锚固网铺设在坝体内,并与坝体结合紧密。
所述的溢洪道底板连接钢筋为溢洪道底板的受力钢筋。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以往溢洪道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结构自身重力产生的摩擦力牵拉溢洪道,使其满足基础抗滑要求。同时,本实用新型缩小了枢纽布置体型,提高了枢纽建筑物的整体性和运行效率,减少了枢纽布置对工程选址、边坡开挖、建筑物基础的限制条件,提高了结构施工、运行其的安全生产系数,还有效减少了建筑物工程量和征地赔偿,降低了工程材料的强度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锚固网可以提前小单元生产,再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降低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工程投资和工期,有利于工程结构安全持久运行,增加了工程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锚固网,2-溢洪道底板,3-坝体, 4-连接段,5-溢洪道底板连接钢筋,6-竖向锚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坝面溢洪道结构,包括坝体3,在坝体3内分层设置有锚固网1,所述的锚固网1与竖向锚固杆6连接成一个整体,且锚固网1露出坝体3的连接段4与溢洪道底板连接钢筋5相连,在坝体3的表面上铺设有溢洪道底板2。
进一步,所述的锚固网1铺设在坝体3内,并与坝体3结合紧密。
进一步,所述的锚固网1在满足坝体3结构稳定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调整铺设角度和范围,在满足结构稳定要求的前提下也可以相互交叉、对称交叉或者单方向斜铺。进一步,所述的溢洪道底板连接钢筋5为溢洪道底板2的受力钢筋。
进一步,所述的竖向锚固杆6可以垂直锚固网1,也可以与锚固网1有一定夹角。同时,竖向锚固杆6可以一杆到底对锚固网1各层统一锚固,也可以对锚固网1进行2层以上的组合穿插锚固,同时竖向锚固杆6可以在平面上梅花形分布,也可以矩形分布。
施工时,先施工坝体3的底层部分,当坝体3填筑到锚固网1施工高程后,开始铺设锚固网1,此道工序循环至不需要再铺设锚固网1为止,竖向锚固杆6的施工在循环施工的间隙穿插进行。铺设锚固网1时,锚固网1铺设在坝体3的各个高程面,并与坝体3结合紧密。当坝体3施工完成后,此时便可在坝体3的表面上铺设溢洪道底板2,保证溢洪道底板连接钢筋5为溢洪道底板2的受力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66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于复杂地段工作振动压实机
- 下一篇:一种浮式防涌浪消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