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辊道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6492.9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61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昌;李建明;罗洪生;李日荣;刘广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9/00 | 分类号: | F27B9/00;F27B9/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5260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辊道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辊道炉。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辊道炉的隔热层结构一般选用粉粒状隔热材料、定形隔热材料或纤维及其复合隔热材料等。其中,粉粒状隔热材料包括膨胀蛭石、氧化物空心球和轻质浇注料;定形隔热材料包括轻质耐火砖;复合隔热材料包括石棉及各种纤维制品。
传统的辊道炉,由于其隔热材料的导热率相对较高,保温效果很难达到隔热设计要求,热能利用率低,热能会有较大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保温效果较好的辊道炉。
一种辊道炉,包括:
炉墙,所述炉墙围成炉膛;所述炉墙包括炉膛外壳、保温层及耐火层,所述保温层及所述耐火层层叠并覆盖所述炉膛外壳的内侧壁,所述保温层通过所述耐火层与所述炉膛间隔,所述保温层包括纳米保温棉层;及
辊棒,穿设所述炉墙,以使部分所述辊棒位于所述炉膛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由位于所述炉墙底部的底部保温层、位于所述炉墙周围侧壁的侧壁保温层及位于所述炉墙顶部的顶部保温层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部保温层夹持于至少两层所述耐火层之间,且所述底部保温层位于炉墙底部的中部位置,所述底部保温层的周围被所述耐火层填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保温层包括与所述纳米保温棉层层叠的陶瓷纤维板层,所述纳米保温棉层位于所述陶瓷纤维板层与所述耐火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墙还包括纤维毯,所述保温层覆盖于所述纤维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墙包括多层所述纤维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铺设于所述纤维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火层由耐火砖构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膛外壳为金属壳体。
上述辊道炉,通过其上的保温层及耐火层,可以有效对炉膛进行隔热和保温,减少热能损失。同时,保温层包括纳米保温棉层,纳米保温棉层的热导率较低,以使保温层具备更好的保温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同时,由于保温效果更好,可以减少保温层的厚度,减小整个辊道炉的体积。温度也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均匀化,提升产品的质量。
此外,纳米保温棉层为非纤维类材料,无毒无害,符合环保要求,并且安装和维护均较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辊道炉的截面图;
图2为图1所示辊道炉中炉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辊道炉10,包括炉墙100及辊棒200。
炉墙100围成炉膛300。请一并参阅图2,炉墙100包括炉膛外壳110、保温层130及耐火层150。保温层130及耐火层150层叠,并覆盖炉膛外壳110的内侧壁。保温层130通过耐火层150与炉膛300间隔。
请再次参阅图1,保温层130包括纳米保温棉层132。工作时,炉膛300内的温度较高。炉墙100通过其上的保温层130及耐火层150,可以有效对炉膛300进行隔热和保温,减少热能损失。
辊棒200穿设炉墙100,以使部分辊棒200位于炉膛300中。辊棒200用于承载需被烧制的产品(图未示)。需被烧制的产品通过辊棒200进入炉膛300进行相关的烧制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64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