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应釜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5464.5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0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丽琴;陈嘉炼;陈昕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奈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00 | 分类号: | B01J4/00;B01J19/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普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应釜进料装置。
技术背景
反应釜是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现有反应釜一般结构都包括釜体、排气口、进料口、出料口、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而加热装置一般都是通过在釜体壁外设置夹套或者通过外循环进行换热,主要加热方式有电加热、热水加热、导热油循环加热、远红外加热、外(内)盘管加热等;对于低沸点反应体系来说,并不是非要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会造成成本的增加。此外,现有用于液体类反应的反应釜,一般都是在釜体上端设置一个进料口并通过一根进料管来进行投料,这样的投料方式使得大量柱状的液体原料瞬间集中落下与反应釜内的主物料接触,会出现反应不均匀和反应过度等现象,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对于粘度的物料和大容积的反应釜,此弊端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进料更均匀的反应釜进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应釜进料装置,其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设有排气口和进料口,所述釜体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和出料口,该进料装置包括进料管、分流器和分流管,所述进料管套设在进料口内,所述分流器为空心结构,其设置在釜体内上端,所述分流器顶部设有与进料管相连的分流入口,所述分流器底部设有两个以上与分流管相连的分流出口,所述分流管延伸至釜体底部。
所述分流管底部设有下料口,分流管下端设有两个以上喷孔。
所述喷孔沿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进料管上设有流量控制阀,便于控制进料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所述分流器顶部设有与进料管相连的分流入口,所述分流器底部设有两个以上与分流管相连的分流出口,使得液体原料从进料管进入后,先经过分流器进行分流,再利用两个以上分流管延伸至釜体底部进行下料,使得下料更加均匀,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沸腾、冒泡,使得原料在反应液中充分混合、溶解、均匀反应,从而避免因进料不均匀造成的反应不均匀和反应过度等问题;同时,所述分流管底部设有下料口,分流管下端设有两个以上喷孔,此设计使得进料管下料更加快捷,而且原料通过喷孔喷入反应釜底部,喷射产生径向力得到反应釜壁的反射可以使得原料混合更充分、更均匀。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取消了现有反应釜中的搅拌装置,利用分流器分流后再经分流管输送将原料送至釜体底部反应,并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沸腾、冒泡以及喷孔喷射,使得原料混合更充分、更均匀,从而提高了反应速度、改善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反应釜进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顶部设有排气口2和进料口3,所述釜体1底部设有加热装置(图中为标注)和出料口4,该进料装置5包括进料管51、分流器52和分流管53,所述进料管51套设在进料口3内,所述分流器52为空心结构,其设置在釜体1内上端,所述分流器52顶部设有与进料管51相连的分流入口,所述分流器52底部设有两个以上与分流管53相连的分流出口,所述分流管53延伸至釜体1底部。
所述分流管53底部设有下料口531,分流管53下端设有两个以上喷孔532。
所述喷孔532沿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进料管51上设有流量控制阀6,便于控制进料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结构,所述分流器52顶部设有与进料管51相连的分流入口,所述分流器52底部设有两个以上与分流管53相连的分流出口,使得液体原料从进料管51进入后,先经过分流器52进行分流,再利用两个以上分流管53延伸至釜体1底部进行下料,使得下料更加均匀,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沸腾、冒泡,使得原料在反应液中充分混合、溶解、均匀反应,从而避免因进料不均匀造成的反应不均匀和反应过度等问题;同时,所述分流管53底部设有下料口531,分流管53下端设有两个以上喷孔532,此设计使得进料管下料更加快捷,而且原料通过喷孔532喷入反应釜底部,喷射产生径向力得到反应釜壁的反射可以使得原料混合更充分、更均匀。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取消了现有反应釜中的搅拌装置,利用分流器分流后再经分流管输送将原料送至釜体底部反应,并通过加热装置加热沸腾、冒泡以及喷孔喷射,使得原料混合更充分、更均匀,从而提高了反应速度、改善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上描述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奈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奈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54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