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芯机的可控射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4941.6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0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鼎铭;顾海兵;徐磊磊;王直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15/24 | 分类号: | B22C15/2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21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芯机 可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芯机的可控射砂机构。
背景技术
射芯机的射砂造型原理是通过压缩空气将型砂从射砂头装置中经过模具射板填充入芯盒造型,目前一般射砂机构主要由储气包、进气阀、射砂阀组成,进气阀控制外部厂房进气在气包内部恒压(即射芯机的射砂压力),射砂阀控制气包出气口打开及关闭,完成射砂过程。
现有常规射砂阀采用两位两通控制阀,只有打开及关闭两个状态。射砂模式单一,射砂阀打开射砂开始,达到设定的射砂时间时射砂阀关闭,完成射砂,在一台射芯机上生产不同砂芯时,只能通过调整射砂压力及射砂时间进行工艺控制,造成射砂模式单一的现象,在射砂工艺控制上只能通过调整射砂压力及射砂时间来匹配各类砂芯,在实际的使用及测试结果上看,射砂时间的调整对于射砂效果的基本没有影响,延长射砂时间也无法优化射砂效果。
上述射砂模式单一的现象题给制芯带来以下的问题:
问题一是:在生产复杂砂芯时,出现射不实的问题时,就只能够提高射砂压力制得合格的砂芯,但射砂压力加大后第一容易造成模具的磨损,长时间使用需要人工修补模具,第二容易使模具排气塞堵掉,使得下次射砂效果更差,并增加清理排气塞频次,影响制芯效率。第三容易使模具型腔表面粘砂,增加人工清理工作量;
问题二是:提高射砂压力也无法实现复杂砂芯的生产,只能根据此类复杂砂芯研发专用射芯机进行生产,射砂机构通用性差;
问题三是:在一台射芯机上生产小型砂芯、中等砂芯、大型砂芯,即按射芯机的制芯能力分别生产不同规格的砂芯,由于射砂模式限制,可能无法均制出合格的砂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射芯机的可控射砂机构,可匹配不同规格的砂芯来提供射砂方式,提高射砂效果,适用于复杂砂芯的生产,提高射芯机的通用性。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射芯机的可控射砂机构,包括储气包、进气阀、射砂阀装置以及射砂头装置,所述储气包经进气阀连接压缩气源,所述射砂阀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射砂阀和第二射砂阀,所述储气包经所述第一射砂阀和第二射砂阀连接所述射砂头装置,所述第一射砂阀为通径在DN25~DN100范围内的两位两通阀门,所述第二射砂阀为最大通径在DN25~DN100范围内的可调阀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气包设置有连通所述压缩气源的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阀设置于所述进气通道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气包设置有连通所述射砂头装置的出气通道,所述两位两通阀门和所述可调阀门并联设置于所述出气通道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气包设置有并联设置并且连通所述射砂头装置的第一出气通道和第二出气通道,所述两位两通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气通道上,所述可调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气通道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气阀为压力控制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储气包设置有压力监测开关,所述压力监测开关电连接所述进气阀。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控射砂机构及可控射砂方法,可获得更佳的射砂效果,从原理上在射砂过程前期实现型砂慢速充实,射砂过程后期再进行紧实,特别适合复杂砂芯及薄壁类砂芯;
(2)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控射砂机构及可控射砂方法,多种射砂模式可配套不同砂芯类型,提高射砂机构的通用性,适用于各类砂芯。
(3)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控射砂机构及可控射砂方法,对于复杂砂芯可降低射砂压力,减少模具损耗,减少模具粘砂情况,减少排气塞清理人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控射砂机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控射砂机构的俯视图。
其中,1、储气包;11、进气通道;12、第一出气通道;13、第二出气通道;2、进气阀;3、第一射砂阀;4、第二射砂阀;5、射砂头装置;6、射砂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明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49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三乙胺发生器
- 下一篇:整体式发动机曲轴坯件铸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