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4751.4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3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祺;吴晓奇;曹广力;黄义祥;严杰;陶政;吕文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B60R19/5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樊戎 |
地址: | 430057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用 车前 下部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车被动安全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都采用保险杠作为前部防护,但由于商用车保险杠较高,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并且保险杠安装在车体外侧,结构虽然较为简单,但却很难保证与车辆纵梁的连接强度,不能完全有效的起到前下部防护的作用,如在与轿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轿车可能钻入商用车底部而造成严重的事故。为了降低车辆正面碰撞事故带来的损失,我国制定了《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要求》(GB26511-2011)新标准,要求商用车必须安装前下部防护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且成本低的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横梁和两个用于与车辆纵梁连接的支架,所述防护横梁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螺母,所述支架整体为由水平直角边、垂直直角边和斜边构成的三角形结构,所述水平直角边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车辆纵梁连接的固定螺母,所述垂直直角边上设置有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栓,所述若干个螺栓分别与防护横梁上对应的连接螺母连接。
进一步步地,所述防护横梁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螺母固定在连接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横梁的横截面为矩形。
再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纵截面为几字形,节约钢材。
再进一步地,所述垂直直角边上设置支架缺口,所述连接角钢沿支架缺口布置并延伸至支架的底部,与支架几字型边翼连接。增加了连接处的面积,方面操作,且连接更加牢固,且连接翼延伸至支架底部充当了支架的底面,也增加了此结构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防护横梁通过支架连接在商用车辆前下部,支架整体采用三角形结构,稳定性非常好,且支架为冲压件,减少了成本,在支架上设置固定螺母和连接翼,充分利用现有车辆的车架纵梁结构,增加少量零部件,组成商用车前下部防护系统。这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用性好的前下部防护装置,生产成本不高,具有高强度的防撞功能,可满足国家标准法规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防护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防护横梁1,连接螺母1.1,连接板1.2,支架2,固定螺母2.1,支架缺口2.2,连接角钢3,螺栓3.1,水平直角边A,垂直直角边B,斜边C。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中所示的商用车前下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横梁1和两个用于与车辆纵梁连接的支架2,防护横梁1横截面呈矩形,防护横梁1上设置有两处连接板1.2,连接板1.2上设置有有若干个连接螺母1.1,支架2整体为由水平直角边A、垂直直角边B和斜边C构成的三角形结构,其纵截面为几字型,水平直角边A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车辆纵梁连接的固定螺母2.1,垂直直角边B上设置有连接角钢3,垂直直角边B上设置支架缺口2.2,连接角钢3沿支架缺口2.2布置并延伸至支架2的底部,使得连接更加美观和稳定,连接角钢3延伸至支架底部充当了支架2的底面,使支架2形成密封结构,增加了支架2的承压强度。且连接角钢3整体向支架2两侧延展,与防护横梁1连接的面积增大,一方面增加了连接的牢固性,另一方面也方面作业时操作。连接角钢3上设置有若干个螺栓3.1,若干个螺栓3.1分别与防护横梁1上对应的连接螺母1.1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充分利用现有车辆的车架纵梁结构,增加少量零部件,组成商用车前下部防护系统,结构简单。支架和连接翼的特有结构,使得利用冲压工艺即可完成,节约了成本,具有高强度的防撞功能,可满足国家标准法规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47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