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钢琴的斜背架和装有斜背架的立式钢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4715.8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7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肖巍;龚承忠;魏晓迪;陈玉华;何健玮;何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C3/02 | 分类号: | G10C3/02;G10C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陈燕娴 |
地址: | 51038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钢琴 斜背架 装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钢琴及其零部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立式钢琴的斜背架和装有斜背架的立式钢琴。
背景技术
立式钢琴是钢琴中的一种,其包括:外壳、背架、键盘、击弦系统、音板、琴弦。键盘、击弦系统、音板从前往后依次设置在外壳中,琴弦位于音板和击弦系统之间,背架安装于外壳的后端。音板、琴弦、击弦系统三者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钢琴的发声过程如下:按压键盘中的琴键,琴键通过击弦系统带动击弦系统中的弦槌转动,弦槌向后方移动,敲打琴弦,发出声响。背架起到封闭外壳后端的作用,同时支承外壳。
现有的立式钢琴的背架是直背架结构,即背架的前、后端面均为竖直平面,音板也竖直安装,击弦时,在左视或右视方向上,弦槌的中心轴线(即弦槌的对称中心)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90度。这种结构存在如下缺点:弦槌回弹仅仅依靠琴弦的反作用力,回弹速度慢,钢琴的灵敏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简易可行的、提高钢琴灵敏度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结构改进即可有效提高钢琴灵敏度的立式钢琴的斜背架和装有斜背架的立式钢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立式钢琴的斜背架,安装于立式钢琴的外壳的后端,斜背架位于前方的内侧设有一个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的斜面。
斜面由斜背架的上端延伸至斜背架的下端。
斜背架包括顶枋、底枋、两边枋和若干中枋;在前视方向上,位于上端的顶枋、位于下端的底枋和位于两侧的边枋围成矩形框架,边枋的上端接顶枋,边枋的下端接底枋;中枋位于两边枋之间且平行于边枋将顶枋和底枋连接。
斜面的设置可优选的涵盖但不限于如下几种方式:斜面覆盖中枋;斜面覆盖中枋和边枋;斜面覆盖顶枋、中枋、边枋、底枋;斜面覆盖中枋、边枋、底枋。斜面也可只设置在中枋的中部,只要满足为音板留出用于安装的让位空间即可。
斜面与沿着上、下、左、右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5度。
装有斜背架的立式钢琴,立式钢琴包括外壳、斜背架、音板、击弦系统、键盘、琴弦;音板、击弦系统、琴弦三者相对固定且位于外壳内,琴弦位于音板和击弦系统之间;键盘安装于外壳的前端且与击弦系统相接;斜背架固定在外壳的后端;斜背架采用前述的立式钢琴的斜背架;音板随斜背架的斜面倾斜安装,击弦系统随斜背架的斜面由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
击弦系统包括多个弦槌;击弦时,键盘通过击弦系统带动弦槌接触琴弦,在左视或右视方向上,弦槌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等于85度,小于90度。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斜背架的内侧设置斜面,相互固定的音板、琴弦、击弦系统三者即可随斜面而从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设置,由于击弦系统后下端较传统直背架钢琴位置略向后,击弦系统上端的弦槌较传统直背架钢琴位置略向前,击弦时,弦槌处于倾斜状态,弦槌的回弹不仅可依靠琴弦的反作用力,还可依靠弦槌自身的重力,弦槌的回弹时间加快,增加钢琴的灵敏度。而较小倾角的斜面,便于加工,也不会影响斜背架自身的承重能力。
总的说来,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缩短弦槌的回弹时间、提高钢琴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斜背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是装有斜背架的立式钢琴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弦槌处于回弹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弦槌处于击弦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采用直背架时弦槌处于回弹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采用直背架时弦槌处于击弦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二的斜背架的左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三的斜背架的左视图。
图10是实施例四的斜背架的左视图。
其中,1为斜背架,2为外壳,3为音板,4为击弦系统,5为键盘,6为琴弦,7为弦槌,8为顶枋,9为底枋,10为边枋,11为中枋,A1为夹角,A2为夹角,B1为夹角,B2为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立式钢琴的斜背架包括顶枋、底枋、两边枋和三中枋。在前视方向上,位于上端的顶枋、位于下端的底枋和位于两侧的边枋围成矩形框架,边枋的上端接顶枋,边枋的下端接底枋。三中枋与边枋相互平行,且位于两边枋之间,中枋的上端接顶枋,中枋的下端接底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47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琴弦自动绕扣机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无线电子导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