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酸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3470.7 | 申请日: | 2014-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4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胡鑫尧;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鑫尧;李云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鼎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11 | 代理人: | 哈达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酸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的许多方面,对物料进行酸处理是很关键的一步。目前工业上一般是利用强酸溶液去处理,采用的酸处理装置包括反应釜体、旋转轴、传动装置、驱动装置、物料出入口及设置在物料出入口的固液分离装置。旋转轴与反应釜体同心连接,传动装置与旋转轴相连接,驱动装置与传动装置相连接。在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的作用下,旋转轴带动反应釜体自身旋转,从而使釜体内物料和酸液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通过固液分离装置分离反应后物料及产生的溶液。但其缺点是,工业生产上反应釜体重量一般达到几吨,自身旋转则需要较大的驱动力,使酸处理装置工作效率较低;反应釜体长时间旋转过程中,物料出入口、反应釜体与旋转轴连接处密封性不好,容易造成强酸泄露,对周围人员的安全和周围环境形成危害。
另外,还有一种釜,虽自身不旋转,但由于物料比重大于1(1~4)或过细(75目以上)的矿石类物料,酸洗或酸浸取中,由于物料太重和太细而自身沉压,则无法解决物料翻重和有效快速反应,以及酸和物料间的有效分离。同时也难于克服酸的渗、漏、溅出以及酸气散出空气中而带来的严重安全和环保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环保、高效且酸和物料能够有效分离的酸处理装置。
一种酸处理装置,用于使用酸液对物料进行酸处理,包括:一酸洗釜,该酸洗釜用于对物料进行酸清洗或者酸浸取,所述酸洗釜包括一釜体、一釜盖以及一搅拌器,所述釜体与釜盖形成一密封的空腔,所述釜盖设有一进料口,所述釜体设有一出料口,至少一内循环口以及一出液口,该出液口设置 于所述至少一内循环口上方,所述至少一内循环口和所述出液口都与所述空腔相连通,所述搅拌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一循环控制单元,该循环控制单元的一端通过所述出液口与所述空腔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至少一内循环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循环控制单元用于使酸液在所述酸洗釜内循环流动。一储存-回收单元,用于向所述酸洗釜提供酸液和回收酸处理后的溶液。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酸处理装置固定不动,所以比较容易实现密封,另外通过在酸洗釜一侧设置循环控制单元,使酸液在酸洗釜内缓慢地循环流动,并且在酸洗釜内设置搅拌器混合物料和酸液,使酸洗釜内的物料和酸液能够连续充分混合且没有酸液泄漏,从而实现安全、环保、高效且酸和物料能够有效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酸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酸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酸处理装置中酸洗釜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酸处理装置 10
酸洗釜 11
釜体 110
本体 1100
第二边沿部 1101
内循环口 1102
出料口 1103
出料封盖 1104
釜盖 111
盖体 1110
第一边沿部 1111
进料口 1112
进料封盖 1113
搅拌器 112
搅拌棒 1120
搅拌叶 1121
过滤器 113
循环控制单元 12
耐酸泵 120
第一管道 121
第二管道 122
第一阀门 123
第二阀门 124
安全控制单元 13
压力表 130
安全阀 131
排气管 132
第三管道 133
第三阀门 134
第四阀门 135
储存-回收单元 14
收容罐 140
第四管道 141
第五阀门 1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鑫尧;李云,未经胡鑫尧;李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34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便监测内部情况的工业用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智能颜料粒子整形包覆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