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平台车液压动力驱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802978.5 | 申请日: | 2014-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7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堂;闫慧;杜孟超;李光宗;张淑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贝龙液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26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朱俊峰 |
| 地址: | 450016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平台 液压 动力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液压动力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平台车液压动力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平台车在装卸货物过程中,货物都要经过平台车来将货物送至后平台或者送上飞机,这个传送的过程主要是依靠平台车上滚轴的正反旋转来实现的,而滚轴的动力源则是液压系统中的液压马达,平台一般由液压马达带动通过滚轴两端的链条带动滚轴旋转,从而实现一个液压马达带动多个滚轴的转动。滚轴的滚动就使货物能够在平台车上移动。
由于飞机平台车在露天的工况下工作,工况较为复杂和恶劣,系统在这种环境下一旦出现故障,如果故障造成液压马达无法转动,将造成货物无法及时的装卸,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这种故障通常的处理方法是:要么维修,要么人工推,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明显的弊端。维修的话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排查故障和更换元件,效率太低;人工推的话太费人力,由于滚轴卡死无法转动,货物和滚轴之间为滑动摩擦,加上货物本身的重量也比较大,从而导致很难去推动它,两种方法都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有效地解决液压马达意外停转时易于货物装卸的飞机平台车液压动力驱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飞机平台车液压动力驱动装置,包括油箱、液压马达和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电磁换向阀的四通分别为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压力油进口和回油口,液压马达的出油口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一工作油口通过第一高压油管连接,液压马达的吸油口与电磁换向阀的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第二高压油管连接,液压马达的卸油口和电磁换向阀的回油口分别通过第三高压油管和第四高压油管与油箱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出油口和吸油口之间连接有第五高压油管,第五高压油管上设有球阀。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液压马达的出油口和吸油口之间设置一个球阀,正常状态下,液压马达正常工作,球阀处于关闭状态。当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液压马达停转的情况发生,货物将无法装卸时,打开球阀,使液压马达处于浮动状态,这时再人工推动货物时,滚轴可以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由于摩擦力较小,很容易将货物推动,从而不影响货物的装卸。本实用新型原理科学、设计合理,只需对现有的液压马达上加装球阀即可,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在出现马达意外停转时解决货物装卸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飞机平台车液压动力驱动装置,包括油箱1、液压马达2和具有第一工作油口B、第二工作油口A、压力油进口P、回油口T的三位四通的电磁换向阀3,液压马达2的出油口E与电磁换向阀3的第一工作油口B通过第一高压油管4连接,液压马达2的吸油口F与电磁换向阀3的第二工作油口A通过第二高压油管5连接,液压马达2的卸油口G和电磁换向阀3的回油口T分别通过第三高压油管6和第四高压油管7与油箱1连接,液压马达2的出油口E和吸油口F之间连接有第五高压油管8,第五高压油管8上设有球阀9。
工作使用时,当电磁换向阀3上的电磁铁YA2得电,高压油流向为P-A-F-E-B,液压马达2正转,通过链条带动滚轴旋转,滚轴的滚动就使货物能够在平台车上向前移动;当电磁换向阀3上的电磁铁YA1得电时,高压油流向为P-B-E-F-A,液压马达2反转,通过链条带动滚轴旋转,滚轴的滚动就使货物能够在平台车上向后移动;中位时阀芯自锁,液压油无法流动。当出现停电或故障造成液压马达2无法转动时,打开球阀9,使液压马达2的出油口E和吸油口F相连通,这时液压马达2处于浮动的状态,在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会跟随外力的方向转动。这时借助外力去推动货物时,货物和滚轴之间为滚动摩擦力,很容易就可以将货物推动,从而实现了货物的装卸。当货物装卸完毕时,即可以排查故障,故障排除完毕则将球阀9关闭,系统恢复正常的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贝龙液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贝龙液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29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