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气管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1428.1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7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华;蔡绍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44244 | 代理人: | 胡济元 |
地址: | 51051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式 气管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质引入体内的支持导管,具体涉及气管支架。
背景技术
气管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已在全国形成多个高发区,在高发区其发病率居于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人民群众的危害很大。气管肿瘤的治疗目前主要是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放射、治疗则通过x射线治疗机、钴--60治疗机、医用电子加速器等设备进行外照射或腔内照射,这些设备由于价格昂贵,大都装备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治疗周期也较长,给边远地区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不便,而且腔内治疗还需多次插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晚期气管肿瘤失去手术者、心肺等病变不能手术者、手术后复发者等都可造成气管狭窄、梗阻。现在临床上唯一的解决途径是置入气管支架,气管支架一般是镍钛合金制成,通过记忆效应或本身的弹性扩张气管,解除梗阻。
授权公告号为“203154548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放疗食管气管支架,该支架在记忆支架和具有凸起的气囊结构,虽然可在气囊上的凸起内放置颗粒型放射源,而且取出方便,但是仍存在下述不足:
1、所述的记忆支架体积较大,不便于利用内窥镜的工作通道来进行准确定位和安装。
2、尽管声称“进气管与通气管为可拆卸连接”,但是其申请文件中却未公开任何“可拆卸连接”结构。根据其说明书附图可见,所说的通气管是“套接”在进气管上的,而为了达到充气目的,二者的“套接”则一定是一种比较紧的连接,因此要空间狭窄的气管内拆卸显然不方便,甚至无法拆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充气式气管支架,该气管支架可借助内窥镜的工作通道来进行准确定位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一种充气式气管支架,包括支架体和主充气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架体为管状,其管壁为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两头封闭的夹层结构;支架体1一头的夹层结构内设有单向阀,该单向阀的阀体3内设有上下贯穿的气道,该气道的上部向外径向扩张形成一环形卡槽,下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压缩弹簧、阀芯和具有中心孔的螺塞;所述的单向阀的阀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其直径等于所述支架体的夹层结构内空间的厚度;
所述的主充气管的上头为充气接口,下头设有环形气囊;所述主充气管的侧壁上设有辅充气管,该辅充气管的上头设有针头侧面具有出气孔的锥形充气针;所述的主充气管的管壁内设有的气道,该气道的下头与环形气囊连通,上头与所述的辅充气管连通;
所述的主充气管的下头插接在所述单向阀的阀体内所设气道的上部,当所述环形气囊充盈时则与所述的环形卡槽匹配,并将所述单向阀的阀体内所设气道的四周密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阀芯为球形,该球形阀芯可以是钢珠,也可以是医用硬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塑料球。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1、所述的支架体的管壁为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两头封闭的夹层结构,因此排除其内的空气就变十分柔软,可借助内窥镜引导方便地从内窥镜的工作通道内推入气管狭窄的部位。而一旦将其充盈就会变得坚挺,进而达到扩张气管,解除梗阻。
2、主充气管与设在支架体管壁内的单向阀之间采用充盈的环形气囊连接,既解决了要求主充气管拆卸方便的技术难题,又解决了二者之间的密封问题。
3、由于所述的支架体的管壁为采用软性材料制成的两头封闭的夹层结构,因此拆卸方便,只要在内窥镜引导下用一根尖锐的钢丝刺破所述支架体即可取出。
附图说明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式气管支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主视图(剖视),图2是仰视图,图3的图1中局部Ⅰ的放大图。
图4和图5是图1~3所示实施例中单向阀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是主视图(剖视),图5是俯视图。
图6是图1~3所示实施例中主充气管及辅充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局部Ⅱ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3,整个充气式气管支架包括支架体1和主充气管2,各部件的具体结构如下所述:
参见图1~3,支架体1为管状且采用软性的乳胶材料制成,其管壁为两头封闭的夹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14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足内外翻日夜矫形器
- 下一篇:静音正压吸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