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净化器环境模拟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00165.2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9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东东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谭启斌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净化器 环境模拟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环境模拟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的汽车内空气循环通过车内安装的抽风机制实现空气外循环和内循环两种状态,具体是通过转换开关来实现的。外循环状态是利用风机将车外的空气抽吸到车内,也就是说车外与车内的气道是流通的,风扇打出的风来自车外,即使不开风机,车辆行驶中仍然有气流吸入到车内,补充车内的新鲜空气。在城里行车遇到拥堵的情形时,车内会充满尾气味。而内循环状态是关闭了车内外的气流通道,不开风机就没有气流循环,开风机时吸入的气流也仅来自车内,形成车辆内部的气流循环。内循环主要是及时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尘和有害气体进入车内,比如行驶中通过烟雾、扬尘、异味区域或车辆密集紧凑行驶时,阻挡前车排出的有害尾气。有鉴于此,我们在行车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内、外循环。
为了确保车内空气质量,我们通常都会选择空气净化器。目前,车内所用的空气净化器还属于非标产品,既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这使得车内的空气净化器的产品质量处于无法控制的状态,造成市场上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参差不齐,不但给消费者带来损失,也不利于生产者的研发工作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一个简单易操作、直观监控不同类型的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的测试装置显得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环境模拟测试装置,通过模拟汽车内空气循环状态来测试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净化器环境模拟测试装置,包括透明的箱体、空气测试仪以及空气净化器,箱体内设置有回气通道、用于放置空气测试仪的第一容纳腔以及第二容纳腔,空气净化器可拆卸的安装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一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容纳腔与回气通道的一端导通的抽气机构,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设置将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导通的筛孔;箱体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二容纳腔导通的空气腔,箱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将空气腔与回气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的通孔。
优选的,箱体的上端设置有出气口,抽风机构位于近出气口的一端。
优选的,箱体的上端可拆卸的安装有用于封堵出气口的盖板。
优选的,空气腔内安装有抽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环境模拟测试装置,通过安装在透明箱体内的空气测试仪以及空气净化器,模拟汽车内空气的循环状态从而实现直观的对比不同类型的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且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拟空气内循环状态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拟空气外循环状态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10、第一容纳腔;11、筛孔;12、抽气机构;20、第二容纳腔;30、空气腔;31、抽屉;40、回气通道;50、通孔;6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空气净化器环境模拟测试装置,具体为一个箱体,该箱体内安装有用于测试箱体内空气质量的空气测试仪,另外箱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净化箱体内空气的空气净化器,而为了方便直观的观看箱体内空气测试仪的测试数据,整个箱体为透明材质,能够直观的看到箱体内的情况。
为了方便空气测试仪和空气净化器的安装,在箱体内设置了第一容纳腔10和第二容纳腔20,具体的,空气测试仪安装在第一容纳腔10内,而第二容纳腔20则放置有空气净化器,具体的,为了方便测试不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空气的效果,将空气净化器以可拆卸的方式装在第二容置腔内,空气净化器的大小规格与第二容纳腔20的大小一致,当然,若空气净化器过小,也可配备其他能将空气净化器顺利放入腔内的部件,具体可以设置一个与腔体大小相匹配的壳体,将空气净化器放入壳体之后再放入腔体。
另外,为了使有效的测试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第一容纳腔10与第二容纳腔20的腔体内的空气需要保持流通,故在第一容纳腔10的底壁筛孔11,筛孔11将第一容纳腔10的空气与位于第一容纳腔10下方的第二容纳腔20内的空气导通,方便气体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东东,未经张东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8001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