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7753.5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3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闫舟洲;朱天强;王策;李华章;于辛;刘如磊;杜建波;罗遥伟;沈盛慧;韩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16/20 | 分类号: | B63H16/2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赵淑梅;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踏 螺旋桨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是一种适用于脚踏船、游钓船、脚踏冲浪艇或水上自行车等由锥齿轮组成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结构的脚踏船,采用明轮打水驱动。这种打水轮一般有3-6个平板式的叶片,通过叶片打水推动船体前进和后退。这种驱动装置中的打水轮的轮轴高出水面,因此在转动过程中只有部分叶片接触水面从而推动船体行驶。同时随着叶片与水面的角度不断变化,每个叶片的效率也在变化。叶片与水面垂直(推力达到最大)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过程,所以这种结构推进效率不高。而且当轮轴的转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没有足够的水回流到叶片下,叶片就会局部空转致使效率降低,速度较慢且很难提高。
普通的游钓渔船由柴油机或汽油机提供驱动力,虽然明显提高了行驶速度,但此方式存在四处明显的不足。第一,燃油资源匮乏;第二,排放大量的有害废气,与现今的环保理念相悖;第三,可能出现漏油情况,造成极大的损失,同时污染环境;第四,船自身重量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传统结构的脚踏船的驱动力不足,而采用柴油或汽油作为驱动力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设有主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位于所述主动轴的中部,所述主动链轮通过主动链条与一从动链轮连接,所述从动链轮位于一从动轴的中部,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单向链轮一和单向链轮二;
所述单向链轮一通过链条一与一双向链轮一连接,所述双向链轮一通过链条二与一单向链轮三连接;
所述单向链轮二通过链条三与一双向链轮二连接,所述双向链轮二通过链条四与一单向链轮四连接;
所述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还包括一轴一,所述轴一上设有所述单向链轮三和所述单向链轮四,所述单向链轮三和所述单向链轮四以所述轴一的中部对称设置,所述轴一的两端分别设有锥齿轮一和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一的外齿面与所述锥齿轮二的外齿面背向设置;
所述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还包括一轴二,所述轴二的两端分别设有锥齿轮三和锥齿轮四,所述锥齿轮三的外齿面与所述锥齿轮四的外齿面背向设置,所述锥齿轮三与所述锥齿轮一啮合;
所述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还包括一轴三,所述轴三的两端分别设有锥齿轮五和锥齿轮六,所述锥齿轮五的外齿面与所述锥齿轮六的外齿面同向设置,所述锥齿轮五与所述锥齿轮二啮合;
所述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还包括一轴四,所述轴四的两端分别设有锥齿轮七和锥齿轮八,所述锥齿轮七的外齿面与所述锥齿轮八的外齿面背向设置,所述锥齿轮七与所述锥齿轮四啮合;
所述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还包括一轴五,所述轴五的两端分别设有锥齿轮九和锥齿轮十,所述锥齿轮九的外齿面与所述锥齿轮十的外齿面背向设置,所述锥齿轮十与所述锥齿轮六啮合;
所述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还包括一锥齿轮十一,所述锥齿轮十一分别于所述锥齿轮八和所述锥齿轮九啮合,所述锥齿轮十一与一螺旋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旋桨轴的另一端穿过船体与一螺旋桨连接;
所述主动轴的两端设有脚蹬。
所述主动轴,所述从动轴,所述轴一,所述轴四和所述轴五分别与水平面平行。
所述轴二和所述轴三分别垂直于所述轴一,所述轴二和所述轴三分别垂直于水平面。
所述锥齿轮五的外齿面背向所述轴三。
所述螺旋桨轴与船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上还设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脚踏式螺旋桨驱动机构的基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整体可拆卸,方便运输携带,节省了运输空间;本实用新型密封性好,仅有螺旋桨外露,螺旋桨轴和船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能有效降低外界对锥齿轮传动装置的腐蚀速度;本实用新型对整个传动部分的设计进行了改进,使齿轮传动装置、锥齿轮传动装置和螺旋桨结构紧密结合,保证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驱动装置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7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舶四机双桨混合动力推进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切向复位平板桨叶船舶推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