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厚板热处理炉炉底辊清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96935.0 | 申请日: | 2014-12-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9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治争;严翔;官计生;郭斌;王建立;付勇涛;尹云洋;朱丛茂;周千学;陈玮;洪霞;何亚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25/00 | 分类号: | F27D25/00;C21D9/5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 地址: | 43008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板 热处理 炉炉底辊 清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厚板热处理炉炉底辊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热处理炉是热连轧中板、中厚板等钢材产品生产的核心设备之一,热处理炉一般为辊底式加热炉,在正常生产时,钢板按设定的工艺制度在炉底辊道上匀速传送前行,加热时间结束后钢板自动出炉,完成炉内加热过程。炉底辊为空心辊,在炉内温度达到200℃以上的情况下,其变形抗力明显下降,在靠摩擦力传送钢板的过程中,燃气质量低劣或烧嘴供热不均、钢板下表面氧化铁皮剥落等原因均可能导致炉底辊表面形成暂时性粘接物或较牢固瘤状凸起。粘结物不及时清理,且在高温厚规格钢板的压力下,有可能随时间进程而逐渐牢固,而因燃烧产生的瘤状物,则随着不断的加热过程而逐步扩展和恶化,最终形成疤痕凸起和顽固结瘤。
轧辊表面的疤痕凸起和结瘤是造成钢板表面划伤、辊印、凹坑等缺陷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对炉底辊表面的清理是热处理工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处理效率直接影响热处理炉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申请号为CN 20120569732.9的中国专利《一种清理辊底式常化炉辊面的装置》,公开了一种平直板去除辊面结瘤的装置,其特征是在平直钢板下面开一条一字型凹槽,通过接触摩擦的切削力去除辊面结瘤。但是该装置的槽型为垂直棱角的方槽,杂质进入方槽后角部区域不易清理;而且其与辊面的接触是线接触,与不开凿凹槽的纯平面钢板相比,清理效果并没有优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中厚板热处理炉炉底辊清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厚板热处理炉炉底辊清理装置,包括一块钢板,钢板上表面安有挂钩,钢板下表面间隔开有多条平行的凹槽,其在于,相邻凹槽中间的凸起块下表面为与炉底辊外圆周弧面相适应的凹弧面。
优选的,凹槽底部两侧为圆角。
优选的,凹槽长度与炉底辊工作面长度基本相当。
本实用新型下表面为凹弧面,与炉底辊辊面完全贴合,有效增加了接触面积,在保证清理效果的同时,避免清理过程中对辊面造成二次损伤;通过钢板与炉底辊的反向运动形成较大的剪切力,提升了清理效果,即使下部凸起块有少部分损坏时,仍可重复使用,不会损坏炉底辊;凹槽底部两侧为圆角,便于彻底清理刮入的氧化铁皮、瘤状物,提供较大容纳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俯视图。
图中,1-钢板;2-挂钩;3-凹槽;4-凸起块;5-炉底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中厚板热处理炉炉底辊清理装置,包括一块平直的矩形厚钢板1,钢板1上表面四角各安有一个挂钩2,钢板1下表面间隔开有多条平行的凹槽3,相邻凹槽3中间的凸起块4下表面为与炉底辊5外圆周弧面相适应的凹弧面,有效增加了接触面积;凹槽3底部两侧为圆角,便于清理积渣;凹槽3长度与炉底辊5工作面长度基本相当,可以保证清理过程无死角、更彻底。制作时,选钢板1厚度为80mm,长度为6000mm,宽度比炉底辊5工作面宽度略小,两边分别少30mm,钢板1下表面凹槽3通过机械加工制成。
具体的清理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一个热处理周期结束后,将钢丝绳一端在本实用新型一头挂钩2上挂好,钢丝绳另一端卷在炉口的卷扬机上,将本实用新型从入口装入热处理炉,随炉底辊5转动逐步传送至炉尾;
2)确认本实用新型传送至炉尾后,启动炉口卷扬机,保持炉底辊5按正常模式转动,以0.5-1m/min的速度往处理炉入口方向拉动钢丝绳,直至将处理装置拉到入口处,一个清理周期完成,此时炉底辊5的辊面结瘤已大都被刮下;
3)视炉底辊5使用期限、热处理炉的生产负荷等,可重复以上清理步骤;
4)清理操作彻底完成后,将本实用新型取出,翻面,及时用钢筋清除凹槽3内堆积的氧化铁皮、瘤状凸起残留或其他残渣,保持该空间整洁,待下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69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