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包的背带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6839.6 | 申请日: | 2014-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0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倪萍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萍军 |
主分类号: | A45F3/04 | 分类号: | A45F3/04;A45C13/30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伍嘉陵 |
地址: | 51066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包 背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包的背负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包的背带结构。
背景技术
背包是现代的常见日常用品,包括腰包、单肩包、双肩包等诸多种类,其中双肩包的后背设有两条背带,背带的一端固定在背包的背面顶部,另一端固定在背面底部,使用时将双手分别穿过两条背带,并以双肩及后背承托背包。
为取得更佳的适应性,背包的两两条背带可松可紧,视乎个人的使用需要,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登山活动中,需要将背带尽量收紧,以使背包贴近人体背部,不会轻易地造成晃动,从而影响登山。背带收紧的背包有着更好的背负稳定性,但同时却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登山中所走的山路一般有着较大的倾斜度,经常需要登山者以很大的幅度提腿,相配合地也导致登山者的双肩需要不断地交替起伏,特别是需要用手、登山杖、冰镐等辅助攀爬的情况下,此时紧紧束缚在双肩上的背带会对登山者的人体动作带来极大的限制,降低其双臂可抬高的幅度,也会因过大的束缚力导致人体受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随人体动作自行调节的背包背带结构,以在保证背负稳定性的情况下提高其灵活性,降低其对人体动作的限制,更有效地保护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包的背带结构,两条背带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包体后背上端的两侧,另一端上装设带有限位通孔的限位块,包体后背的下端设有沿两侧指向的连通通道,还有中部设置于通道内并可沿通道移动的连接条,连接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限位块的限位通孔,且穿过限位通孔的末端上装有直径大于限位通孔的滑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包的背带结构,两背带的一端固定装在包体后背的上端,下端通过连接条连接在一起,且其采用的连接方法为限位块与连接条、滑块间的滑动连接,当背带和连接条受到相反指向的力作用时,连接条的末端通过滑块卡紧在限位块上;而当背带和连接条间没有相互间的力拉紧两者,或受到相互指向的力作用时,连接条可沿限位块上的限位通孔移动,其末端的滑块与限位通孔分离。使用带有该背带结构的背包进行登山等活动,当登山者在平路或缓坡上行走时,其双肩平齐,两背带收紧且受到双肩的作用力,连接条的两端均平稳地固定在两背带的末端,背包不会造成晃动,登山者可以平稳地行走;而当人体需要将某一侧的肩膀抬高时,另一侧的肩膀即会相应下沉,此时下沉一端的背带与该一端的连接条间产生松动,抬高端的背带即可拉动连接条向其移动,即使得抬高端的肩膀和手臂有更大的移动空间,又不会因过紧的束缚力损伤人体,同时,下沉端的背带因受抬高端的拉动,将继续束紧在下沉端的肩膀上,从而使背包继续能够以最稳固的状态固定在人体上。故而,该背包的背带结构可以降低背包对于人体动作的限制幅度,提高登山者的身体灵活性,更加有效地保护人体,同时,可使背包在任何情况下都可更稳固地背负在使用者身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背包的背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背包的背带结构的限位块与连接条的卡紧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背包的背带结构的限位块与连接条的松弛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背包的背带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背包的背带结构,两条背带2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包体1后背上端的两侧,另一端上装设带有限位通孔4的限位块3,包体后背的下端设有沿两侧指向的连通通道5,还有中部设置于通道内并可沿通道移动的连接条6,连接条的两端分别穿过两限位块的限位通孔,且穿过限位通孔的末端上装有直径大于限位通孔的滑块7。
如图2、3所示,限位块3的限位通孔4包括直径大于滑块7的上通孔,和直径小于滑块7的下通孔,上、下通孔的连接面是直径不小于滑块7的平面,且上通孔的深度不小于滑块7的高度。当背带和连接条因反向作用力而拉紧时,此时限位块与滑块处于如图2所示的状态,滑块定位于限位通孔的上通孔内,可提高限位块与滑块有着更好的配合牢固性,使背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固。其中优选的,上、下通孔的连接平面与滑块的直径相等,此种情况下有着最好的配合牢固性。
如图4所示,有连接背带2下方末端和连通通道5,且将连接条6包覆于其内的包裹带8。包裹带的设置可以有效保护连接条暴露于空气中,一方面可以保护连接条避免受损,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背包外观,使其更加简洁、美观。
连通通道5可以是开设在包体底部的通槽,也可以是固定在包体上的筒状物,还可以是套于连接条6上且固定在包体上的定位环,其使用可视情况选用。而连接条6优选为钢丝绳,其价格低廉,牢固性高而安全耐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萍军,未经倪萍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6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