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光纤传输OTN设备同步功能测试平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5175.1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2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谭澍;周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蓝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7 | 分类号: | H04B1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光纤 传输 otn 设备 同步 功能 测试 平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网融合中无源光网络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光纤传输OTN设备同步功能测试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信息通信灾备中心的不断扩大,光通信技术在电力数据传输网中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通信网络业务的IP(网际协议)化,网络业务颗粒度也逐渐加大,相继出现了GE(千兆以太网)、10GE甚至是100GE的大颗粒网络业务,以语音为主的SDH(同步数字体系)网络作为骨干网络已经无法承载大颗粒度、高速率的复杂业务。因此,以OTN(光传送网)+PTN(分组传送网)技术为基础的光通信网络应运而生。在OTN中,ODU(光信道数据单元)的交叉颗粒比SDH的VC4(虚拟容器)颗粒度大,弥补了SDH和传统波分复用设备在传送体制上的空缺。
OTN设备可以通过PTP(精确时钟同步协议)同步、物理层同步和同步透传3种方式进行同步信号传输。在实现同步以太网功能的基础之上,利用IEEE 1588v2标准通过带内开销或者OSC(光监控通道)方式传输PTP同步报文,实现OTN及下层的PTN端到端的频率同步和时间同步。目前全国区域内的电力数据通信网由骨干网、汇聚网和接入网组成。OTN设备将逐步在骨干网和汇聚网上替代SDH设备,同时在接人层上部署PTN设备,为调度、继保和测控业务提供接入和汇聚数据,形成大容量骨干传输网,形成省级汇聚点、省级2汇聚点、市级汇聚点和地县接入点。
针对以上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光纤传输OTN设备同步功能测试平台结构。该装置结构简单、鲁棒性强,能够精确的测试OTN设备同步性能,特别适合于三网融合中时钟同步功能的测试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光纤传输OTN设备同步功能测试平台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光纤传输OTN设备同步功能测试平台结构,该结构包括主时钟模块001、OTN模块002、继电器保护设备模块003、时间间隔计数器模块004、数据采集模块005和数据处理模块006。
优选的,所述主时钟模块001发射系统的基准时钟,并与所述OTN模块002连接,同时与所述时间间隔计数器模块004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时钟模块001采用低功耗温补型时钟芯片。
优选的,所述OTN模块002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将信息传输至所述继电器保护设备模块003。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保护设备模块003与所述时间间隔计数器模块004连接,防止信号负载电流过大,对OTN模块造成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时间间隔计数器模块004采用高频率芯片处理器进行时钟计数,所述高频率范围是300MHz~4GHz。
优选的,所述时间间隔计数器模块004与数据采集模块005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005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采集,并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00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采集模块005采用HDMI接口与时间间隔计数器模块004连接。
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006用于分析处理数据,测试OTN设备的同步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006采用FPGA或CPU或ARM处理器。
本发明提出的用于光纤传输OTN设备同步功能测试平台结构,能够产生积极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鲁棒性强,能够精确的测试OTN设备同步性能,特别适合于三网融合中时钟同步功能的测试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提出的用于光纤传输OTN设备同步功能测试平台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图1显示了本发明提出的用于光纤传输OTN设备同步功能测试平台结构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蓝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蓝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5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白光通信的身份识别系统
- 下一篇:车载救援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