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抽提塔的乳状喷淋式分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5087.1 | 申请日: | 2014-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1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强;张强;吴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瑞铭石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21/30 | 分类号: | C10G2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抽提塔 乳状 喷淋 分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化行业的抽提塔内溶剂脱沥青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抽提塔的乳状喷淋式分配装置。
背景技术
原料油为减压渣油,其中除含有高粘度润滑油基础油和微晶蜡组成外,还含有大量的胶质和沥青质。采用溶剂脱沥青工艺,利用低分子链烷烃作为溶剂,对渣油中不同组分进行选择性溶解,可以将原料油中的沥青质和胶质脱除。同时相伴脱出烃类化合物,含有硫、氮、氧等非烃类化合物,以及钒、镍、铁等有机金属化合物。从而得到一种残炭、重金属、硫、氮等含量较低的脱沥青油。
在抽提塔的溶剂脱沥青工艺中,采用一段抽提和一段沉降工艺,抽提与沉降在同一塔内进行。在现役的装置中,抽提塔内部通常采用具有圆形筛孔的挡板塔板及旋转搅拌盘,原料油经预热后,先于部分溶剂在静态混合器中预稀释,再进入抽提塔顶部,溶剂由抽提塔底部进入,原料油与溶剂在塔内进行逆向流动抽提。在正常操作工况下,溶剂与原料油能否在抽提塔内完全接触,上、下进料在塔内分配是否稳定而均匀,都会直接影响溶剂的抽提效果,现有的抽提塔抽提效果不理想。
鉴于上述原因,现研发出一种用于抽提塔的乳状喷淋式分配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抽提塔的乳状喷淋式分配装置,以满足提高装置加工能力的实际需要,提高原油加工产品的收率,以提高脱沥青油的收率。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抽提塔的乳状喷淋式分配装置,是由:抽提塔、原料油入口、进油管、分配管、分配头、分配支管构成;抽提塔一侧设置原料油入口,抽提塔内对应原料油入口设置L形进油管,进油管末端设置分配管,分配管一侧设置至少十个分配头,分配头末端设置分配支管,分配支管一侧设置至少三十个喷淋孔。
所述的进油管与分配管构成倒T形结构。
所述的分配头与分配管构成T形结构。
所述的分配头与分配支管构成倒T形结构。
所述的分配支管与分配管呈十字形交叉设置。
所述的分配支管的两端与抽提塔的塔壁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得原料油在较高的压力下向下喷淋,在塔内径向形成分布稳定而均匀向下沉降的油层,以保证与向上流动的溶剂油完全混合。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减压渣油抽提增效,可使抽提塔内溶剂与渣油混合率和均匀率得到显著提高,低压降、既能满足节能与降耗,而且分配率更高的液-液分配器,以满足提高装置加工能力的实际需要,提高原油加工产品的收率,以提高脱沥青油的收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向结构示意图;
图1、2、3中:抽提塔1、原料油入口2、进油管3、分配管4、分配头5、分配支管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抽提塔1一侧设置原料油入口2,抽提塔1内对应原料油入口2设置L形进油管3,进油管3末端设置分配管4,分配管4一侧设置至少十个分配头5,分配头5末端设置分配支管6,分配支管6一侧设置至少三十个喷淋孔。
所述的进油管3与分配管4构成倒T形结构。
所述的分配头5与分配管4构成T形结构。
所述的分配头5与分配支管6构成倒T形结构。
所述的分配支管6与分配管4呈十字形交叉设置。
所述的分配支管6的两端与抽提塔1的塔壁对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瑞铭石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瑞铭石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50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适应沼气脱硫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能提高换热效率的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