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漂浮垃圾打捞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4314.9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2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合川区海常关船舶修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王玉芝 |
地址: | 4015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浮 垃圾 打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漂浮垃圾打捞船。
背景技术
据调查了解,由于生活垃圾的随意乱扔,目前我国现有的河流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漂浮垃圾的污染,尤其在于长江、嘉陵江这种游船较多的河流或者一些景区的水面,情况更为严重。而且水面垃圾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产生二次污染物,严重影响水质,威胁到以这些水体作为生活用水的居民的身体健康。
然而,市场上推行的垃圾打捞船只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普遍推广难度较大,而且,这种垃圾打捞船打捞速度极慢,如果打捞船移动速度过快会推动水流,当前方的垃圾冲开,进而不能完成垃圾打捞,仅仅适用于当水面已经积聚了很厚的漂浮垃圾的情况。再一方面,这种垃圾打捞船只体积庞大、灵活度差,适用于垃圾量极大的水面的垃圾打捞,不适于狭窄河道、滩涂或者是公园景区之小型水面的清理作业,或者水面垃圾量少。当水面垃圾量少,或者狭窄河道、滩涂或者是公园景区之小型水面的清理作业通常是采用人工渔网打捞的方式,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水面垃圾清理速度快,且适用范围广泛的漂浮垃圾打捞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漂浮垃圾打捞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两侧分别设有垃圾集中架,所述垃圾集中架包括一沿船体纵向延伸的立设的纵向板,两纵向板分别通过多个连接板与船体固定连接,各纵向板的前端分别立设一斜向板,所述斜向板的中部与纵向板铰接,斜向板的前端沿船体对应侧的侧前方延伸,斜向板的后端与纵向板内侧壁之间设有一调节油缸,调节油缸的两端分别与纵向板、斜向板铰接,形成可调式垃圾集中架,各纵向板与船体之间分别固定一垃圾仓,两垃圾仓对称设置,垃圾仓的底部高于船体的底部,各垃圾仓的前方分别设置一用于向后翻转将垃圾倾倒入垃圾仓的清理斗,清理斗的底部低于垃圾仓的底部,且高于船体的底部,所述垃圾仓的上部设置投料口与清理斗对应,所述清理斗通过垃圾收集机构与垃圾仓连接,所述垃圾收集机构包括安装座、摆动臂、随动臂、油缸以及清理斗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固定于清理斗与垃圾仓相邻的一侧,连接臂包括竖向段,竖向段的上端向垃圾仓转折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安装座固定在垃圾仓上,所述连接臂延伸段与安装座铰接,形成第一铰点,所述摆动臂与安装座铰接,形成第二铰点,第二铰点位于第一铰点的后下方,所述随动臂的一端与摆动臂铰接,形成第三铰点,随动臂的另一端与连接臂的转折处铰接,形成第四铰点,所述油缸的一端与第三铰点铰接,油缸的另一端与连接臂的下端铰接,形成第五铰点。
所述清理斗包括斗架,斗架由底部、两侧部以及背部组成,斗架的底部、两侧部以及背部上均覆盖安装滤网,清理斗的前端形成进料口,清理斗的上端形成出料口。
所述各清理斗分别通过两个垃圾收集机构与对应的垃圾仓连接。
所述安装座、连接臂的横截面均为U形,U形安装座的两侧壁与摆动臂、连接臂铰接,U形连接臂位于U形安装座两侧壁的内侧,U形连接臂的两侧壁与随动臂、油缸铰接。
所述摆动臂、随动臂的形状均为L形,摆动臂、随动臂的折转处的内侧相向。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合川区海常关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合川区海常关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43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形游泳板
- 下一篇:一种新型混凝土运输浇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