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流洞下闸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3422.4 | 申请日: | 201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1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梁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6 | 分类号: | E02B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 洞下闸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闸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导流洞下闸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国内高山峡谷地区水电工程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工程坝址处两岸地形非常陡峭,若将导流洞闸门井设置于进口处,后期导流洞进口下闸时无现成交通条件,若从坝址下游或者上游修建施工道路至导流洞进口达到下闸目的,则需修筑道路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仅施工难度大,且投资巨大,而且工程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不能更好的达到下闸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导流洞下闸结构,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洞下闸结构,包括闸门井,闸门井两侧内壁上设有导流隔墙,导流隔墙内设有导流洞,导流洞上设有钢闸门,闸门井侧面分别设有排水装置及混凝土,混凝土内设有混凝土堵头,混凝土上设有施工支洞,施工支洞不止一个,排水装置为两个,混凝土设置在其排水装置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钢闸门内壁上设有防护层。
作为优选,所述导流隔墙的厚度在五十至一百厘米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这种导流洞下闸结构具有良好的排水及透气效果,能有效减小对地质造成的破坏影响,同时更好的解决了导流洞进口无交通通道下闸和无条件设置进口闸门井的难题,大大降低了导流工程的技术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导流工程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洞下闸结构,包括闸门井1,闸门井1两侧内壁上设有导流隔墙3,导流隔墙3内设有导流洞2,导流洞2上设有钢闸门4,闸门井1侧面分别设有排水装置5及混凝土6,混凝土6内设有混凝土堵头8,混凝土6上设有施工支洞7,施工支洞7不止一个,排水装置5为两个,混凝土6设置在其排水装置5之间,所述钢闸门4内壁上设有止水结构,所述导流隔墙3靠近导流洞2一侧表面与导流洞2内轮廓形状相同。
本导流洞下闸结构具有良好的排水及透气效果,能有效减小对地质造成的破坏影响,同时更好的解决了导流洞2进口无交通通道下闸和无条件设置进口闸门井的难题,大大降低了导流工程的技术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导流工程资源。所述钢闸门4内壁上设有防护层,防护层由钢材料制成,且采用网状结构,使其不易受损;所述导流隔墙3的厚度在五十至一百厘米之间,实施效果更加良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34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地铁车门被乘客挤压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缆车吊车自动化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