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器的换挡拨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2205.3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0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康厚雯;李年凤;孔秋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永川区飞达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3/32 | 分类号: | F16H63/3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2160 重庆市永川区星光大道***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换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零部件机械结构,特别是三四挡拨叉结构。
背景技术
变速器换挡拨叉分为一二挡、三四挡和五倒档拨叉,其内开裆均为半圆形,用于与齿环套接触,在长期的摩擦过程中,很容易磨损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耐磨的变速器的换挡拨叉,延长使用寿命,并且通过重新注塑后可反复使用。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拨叉,包括拨叉本体(1)和安装轴(2),两者连为一体,所述拨叉本体(1)的内开裆为半圆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拨叉本体(1)内开裆的左端、右端和中部各设置有一块采用PA66材质制成的耐磨垫(3);
所述拨叉本体(1)左、右端的上、下表面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凹点(1a),位于左、右端的耐磨垫(3)分别注塑在拨叉本体(1)端头的内壁、上端面、下端面和凹点(1a)内,从而将对应位置处的拨叉本体(1)的内壁、上端面、下端面包裹住,并通过凹点(1a)内的注塑部分防脱;
所述拨叉本体(1)的中部开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连通孔(1b),位于中部的耐磨垫(3)注塑在拨叉本体(1)的内壁、上端面、下端面和连通孔(1b)内,从而将对应位置处的拨叉本体(1)的内壁、上端面、下端面包裹住,并通过连通孔(1b)内的注塑部分防脱。
为方便加工制造,并保证防脱效果,所述拨叉本体(1)端头的上、下表面设置的凹点(1a)为半球形,拨叉本体(1)每个端头的上、下表面各设置有两个,且上、下表面对应设置。
另外,所述拨叉本体(1)中部开设的连通孔(1b)为圆孔,共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注塑成型的耐磨垫,并结合防脱结构共同提高了产品强度和安装可靠性;当耐磨垫磨损后,可重新注塑后反复使用,不会造成拨叉主体部分报废,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图4的C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5所示,一种变速器的换挡拨叉,其主体部分由拨叉本体1和安装轴2两部分组成,两者连为一体。拨叉本体1的内开裆为半圆形,安装轴2设置在拨叉本体1外侧,安装轴2上设置有安装孔用于与箱体安装。
在拨叉本体1内开裆的左端、右端和中部各设置有一块采用PA66材质制成的耐磨垫3;PA66(又名聚酰胺66或尼龙66)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仪器壳体以及其它需要有抗冲击性和高强度要求的产品。
拨叉本体1左、右端的上、下表面各设置有至少一个凹点1a,位于左、右端的耐磨垫3分别注塑在拨叉本体1端头的内壁、上端面、下端面和凹点1a内,从而将对应位置处的拨叉本体1的内壁、上端面、下端面包裹住,并通过凹点1a内的注塑部分防脱。
拨叉本体1的中部开有至少一个上下贯通的连通孔1b,位于中部的耐磨垫3注塑在拨叉本体1的内壁、上端面、下端面和连通孔1b内,从而将对应位置处的拨叉本体1的内壁、上端面、下端面包裹住,并通过连通孔1b内的注塑部分防脱。但不限于两个。
最好是,拨叉本体1端头的上、下表面设置的凹点1a为半球形,拨叉本体1每个端头的上、下表面各设置有两个,且上、下表面对应设置,但不限于两个。上、下表面对应设置,方便加工凹点1a时定位。
另外,拨叉本体1中部开设的连通孔1b为圆孔,共两个,但不限于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永川区飞达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永川区飞达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22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主轴鼻端密封结构
- 下一篇:汽车一二挡拨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