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抗蠕变铝合金电力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90405.5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2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纯;吴荣美;邵秀琴;唐秀芹;陈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18;H01B7/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24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抗蠕变 铝合金 电力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电力电缆。
背景技术
电力电缆是应用于民用、商业、工业、大型场馆、娱乐场所、矿井、地铁等场所的输配电系统中的电力线,由于国内铜资源的严重匮乏,铜材价格日益增长,严重依赖铜材资源的电缆行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寻找新的金属导体代替铜导体。而铝的导电性能仅次于铜,且中国是富铝国家,选择铝代替铜是众多电缆企业的共同选择,但是纯铝芯电缆的导体会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结构松弛,且纯铝芯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较小,不宜长距离敷设和架空敷设。本申请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的情况下而进行的实用新型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便于安装敷设,且导电性、抗蠕变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良好,适合在地铁、大型建筑、住宅区等各类危险级别高的场所安装使用的高性能电力电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性能抗蠕变铝合金电力电缆,包括绞合的缆芯单元,在缆芯单元中包括屏蔽导体单元和非吸湿性阻燃型填充物,缆芯单元挤包外护套,在缆芯单元与外护套之间从里向外依次包覆有非吸湿性阻燃带和连锁铠装层,屏蔽导体单元中从里到外依次包括含有的铝合金绞合导体,在铝合金绞合导体上挤包的屏蔽层,在屏蔽层上挤包的硅烷交联绝缘层,在绝缘层上挤包的半导电屏蔽层,在半导电屏蔽层上绕包的铜带屏蔽层;铝合金绞合导体中包括单根铝合金芯。
由于上述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与现有专利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由于采用了铝合金导体和铝合金带铠装层,不仅电缆自重小,能减轻建筑物的负担,其抗张强度和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比普通铝合金电缆提高了300%以上,完全可以被长距离敷设;
2、由于在绞合时单根铝合金芯随着绞笼的旋转会产生扭转弯曲,导致单根铝合金芯变形,采用摇篮式框绞设备生产绞合导体,可以有效地对绞合过程中的单根铝合金芯不停地退扭,使得单根铝合金芯导体不因长时间绞合而被扭伤变形从而保证了绞合导体质量;
3、对绞合后的铝合金绞合导体进行退火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柔软性;采用先进的金属热处理技术,适当软化紧压绞合后的铝合金导体,提高了导体的伸长率、抗蠕变性能以及电缆的弯曲性能;
4、采用双层铝合金带连锁铠装,独特的环形凹凸闭合结构提高了抗击外界强大的破坏力的能力,环环相扣的连锁结构使电缆在敷设安装时易于弯曲,铝合金带重量远远小于钢带,既保持了钢带铠装原有的优越性能,又减轻了重量,安装时不需使用桥架,大大减小了安装难度,降低了安装成本。
5、制造成本低。在与铜缆具有同样电性能的情况下,铝合金电缆比普通铜缆价格大约低15%-20%,比使用A级阻燃材料的铜缆价格低20%-25%,且安全性能远高于使用A阻燃材料的铜缆;
6、施工成本低。铝合金电缆重量不到铜缆的一半,安装时不需构建用于支撑的钢架或只需构建很少的钢架即可完成安装,安装方便,安装费比铜缆少30%左右;
7、铝合金材料中的主材铝资源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含量超过7%,我国铜资源匮乏而需求量又名列世界第一,每年进口的铜超过总使用量的70%。铝合金电缆的重量不到铜缆的一半,其截面仅为铜缆的1.1-1.5倍,价格比普通铜缆低15%-30%,使用新型铝合金导体代替铜导体,不仅可以化解资源紧张的矛盾,每年还可以节约上千亿的建设资金,对创建节约型社会和国家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具体实施的一种电力电缆。
其中:1、缆芯单元,
11、屏蔽导体单元,12、非吸湿性、阻燃型填充物,
111、铝合金绞合导体,112、屏蔽层,113、硅烷交联绝缘层,114、半导电屏蔽层,115、铜带屏蔽层,
1111、单根铝合金芯,
2、非吸湿性、阻燃型包带层,
3、连锁铠装层,
4、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904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