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测试基床系数的自动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7829.6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9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平;成利民;陈智勇;黄国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3/12;G01N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测试 系数 自动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测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模拟现场原位K30测试基床系数的土工试验自动化装置。
背景技术
1867年Winkler在研究铁路路基上部结构时,提出弹性地基的假设:地基上任意一点所受的压力强度P与该点的地基沉降量s成正比,表述为:K=P/s。工程上常将直径为30cm的承压板产生0.125cm沉降时的压力强度P与沉降量s(0.125cm)之比,称标准基床系数K30。基床系数作为一种地基压缩性大小的参数,率先在弹性地基上的梁板计算中得到应用,而后应用于承受横向荷载的结构物内力分析、地基抗力计算等。目前,基床系数已被我国设计人员广泛应用于境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铁路路基、沉管隧道等一系列工程计算中,并被国标《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等规范列入及指导应用。若基床系数设计取值比实际值偏小,会使设计方案趋于保守,造成工程浪费;若基床系数设计取值比实际值偏大,会使所采用的工程措施安全性降低,并可能危及工程安全。
现有测定基床系数的方法主要有:1)原位测试K30法(简称K30),现场在K30载荷刚性压板上逐级加荷,测定地基的变形与荷载变化的关系,根据载荷与沉降(p~s)曲线确定基床系数;2)室内三轴法,室内先对试样进行饱和及固结处理,然后在不同应力路径下进行固结排水剪三轴试验,绘制Δσ1’~Δh0曲线,根据曲线初始切线模量或某一割线模量得到基床系数。
K30法作为获取基床系数的首选,适应测定表层土和施工阶段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土体,但易受试验方法的局限及现场条件限制。近年来,由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础和地下工程的埋置深度呈现向深层发展的趋势。勘察阶段对不开挖的表层以下各土层很难直接通过实测测定,同时现场必须有提供反力的设施,实施起来耗费人力物力较大,从而限制了K30法的大规模应用,水运工程受限尤为显著。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2012)(简称城交规范)针对室内三轴法推荐了二个应用实例:1)铁三院中心试验室在常规三轴仪上对试样按深度固结,恢复土的原始状态,通过土的静止侧压力系数K0计算出围压σ3,施加围压σ3后对试样进行压缩剪切,试验得到应变为1.25mm时对应的应力,这样得到的基床系数值较为接近经验值;2)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根据取样深度确定固结压力,采用传统三轴仪,进行等向固结,固结稳定后,用三轴固结排水剪得到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试验结果也较为接近经验值。室内三轴法因快捷、简便、低成本、无环境限制等优势,弥补了K30法的缺陷,但试验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初始直线段不明显或离散性较大,试验结果比K30获取的试验结果大2~8倍,以致设计无法直接采纳。《城交规范》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建议室内三轴法取值应按各地区K30法或经验值综合确定基床系数。
另,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1377079A已公开了“一种室内测定基床系数的方法”。对土体直径39.1mm、高度80mm试样,通过控制σ3不变,来满足Δσ3/Δσ1=0这一种试验条件,采用室内固结排水三轴法获取基床系数,取得有益尝试。但现有公知常识已在公开文献及国家规范中清楚表明,并非控制σ3不变而逐步增大σ1加荷试验,而应按不同的应力路径控制围压增量,这样的结果最为接近K30值;另外,CN101377079A所绘制E~Δε曲线,需按土性选取基床系数,更显得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
又,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0920227682.4公开了一种“基床系数试验测试装置”,采用结构简单的压力舱方式,通过侧向加压恢复自重压力状态,然后竖向加压直接测定土的基床系数,为室内快速测定基床系数取得了有益的突破。但由于采用水头饱和法,对软粘土存在饱和不足现象;受室内试验边界条件限制,无法测出试样轴向加载侧壁剪应力,以致影响基床系数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78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