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铜钨合金电触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86655.1 | 申请日: | 2014-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2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 发明(设计)人: | 虞晓波;虞夏宇;徐定汉;虞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安市永明电工合金厂 |
| 主分类号: | H01H1/06 | 分类号: | H01H1/06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陈加利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电触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触头,具体是指一种铜钨合金电触头。
背景技术
铜钨合金电触头因其具有优异的耐电弧能力,而广泛用于断路器中。现有的铜钨合金电触头的结构一般包括有金属基体和复合设置于金属基体上的电接触层,其中金属基体为一般为铜,电接触层为铜钨合金。这种传统的铜钨合金触头在断路器中使用时,电接触层的中央区域的表面会因电弧烧蚀和通断碰撞压力而逐渐内凹,直接影响电触头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的铜钨合金电触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钨合金电触头,包括有相互复合的金属基体和电接触层,所述的金属基体的背面设置有至少一道散热横槽,所述的电接触层的复合面中心向下凸起设置有圆台状的中心凸柱,所述的电接触层的复合面相对于中心凸柱的边侧设置有与中心凸柱同轴心线的第一凸环,该第一凸环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的金属基体的复合面上设置有与中心凸柱相嵌配互补的中心凹腔,所述的金属基体的复合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凸环上下插配的第一环形凹腔,该第一环形凹腔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且该第一环形凹腔的两条等腰的侧壁与第一凸环的两条等腰的侧壁相互导向滑移配合,且第一凸环的高度低于第一环形凹腔的深度,第一凸环的底壁和第一环形凹腔的底壁之间构成第一空余区。
通过本设置,由于电接触层为金属合金材质,因此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而通过本设置的第一凸环和第二环形凹腔之间构成的第一空余区,该第一空余区构成的电接触层中心区域的弹簧形变区域,因此,在电触头使用过程中,接触碰撞转换成电接触层中心区域在第一空余区内的形变,由此可以直接减少电触头在使用过程中的接触碰撞对电接触层表面的磨损,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是所述的电接触层的复合面相对于第一凸环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凸环同轴心线的第二凸环,所述的金属基体的复合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凸环上下插配的第二环形凹腔,该第二环形凹腔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且该第二环形凹腔的两条等腰的侧壁与第二凸环的两条等腰的侧壁相互导向滑移配合,且第二凸环的高度低于第二环形凹腔的深度,第二凸环的底壁和第二环形凹腔的底壁之间构成第二空余区,所述的第二环形凹腔的深度低于第一环形凹腔的深度设置。通过本设置的结构,对电触头的接触碰撞的弹簧补偿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电触头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介绍。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 图1 的A-A剖视图;
图3 图2的I部放大图;
图4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结构分解图;
图5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的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有相互复合的金属基体1和电接触层2,所述的金属基体1的背面设置有至少一道散热横槽11,本实施例所述的金属基体1为的材质为纯铜,所述的电接触层2的材质均为铜钨合金,另外,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接触层2的复合面中心向下凸起设置有圆台状的中心凸柱21,所述的电接触层的复合面2相对于中心凸柱21的边侧设置有与中心凸柱21同轴心线的第一凸环22,该第一凸环22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的金属基体1的复合面上设置有与中心凸柱21相嵌配互补的中心凹腔12,所述的金属基体1的复合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凸环22上下插配的第一环形凹腔13,该第一环形凹腔13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且该第一环形凹腔13的两条等腰的侧壁与第一凸环22的两条等腰的侧壁相互导向滑移配合,且第一凸环22的高度低于第一环形凹腔13的深度,第一凸环22的底壁和第一环形凹腔13的底壁之间构成第一空余区14。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触头的使用寿命,所述的电接触层2的复合面相对于第一凸环22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凸环同轴心线的第二凸环23,所述的金属基体1的复合面上设置有与第二凸环23上下插配的第二环形凹腔15,该第二环形凹腔15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且该第二环形凹腔15的两条等腰的侧壁与第二凸环23的两条等腰的侧壁相互导向滑移配合,且第二凸环23的高度低于第二环形凹腔15的深度,第二凸环23的底壁和第二环形凹腔15的底壁之间构成第二空余区16,所述的第二环形凹腔15的深度低于第一环形凹腔13的深度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安市永明电工合金厂,未经瑞安市永明电工合金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66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彩钢板温室外墙面通风排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支撑用螺栓连接耗能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