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支架试验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6173.6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0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党文;陈俐峰;马芳武;杨国斌;吴成明;冯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G01M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支架 试验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夹具,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电池支架试验工装。
背景技术
汽车蓄电池支架为板材冲压件组装而成,蓄电池支架不仅要承受电池重量,而且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大振动。蓄电池支架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刚度和振动性能测试,通常做法是将蓄电池支架固定安装在检测设备上测试。但这类每次只能安装一个蓄电池支架,测试效率低,而且蓄电池支架的两个固定面无法同时得到固定,模拟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蓄电池支架进行固定、模拟真车效果更加真实、能够同时对两台支架同时测试、提高试验效率、节省生产工期的蓄电池支架试验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蓄电池支架试验工装,包括底板和至少一个位于底板上的底座,所述的底座断面呈倒“凹”字形,底座的顶面上设置有横向的第一滑槽,底座侧壁上设置有纵向的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内贯穿设置有用于对蓄电池支架上端面压紧的第一压栓,第二滑槽内贯穿设置有用于对蓄电池支架侧端面压紧的第二压栓。底板上设置底座,底座的断面呈倒“凹”字形,在底座的顶面设置横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贯穿设置第一压栓,第一压栓能够对蓄电池支架的上端面压紧固定,根据不同尺寸的蓄电池支架,第一压栓的位置能够在第一滑槽内水平滑动调节。底座侧壁上设置纵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贯穿第二压栓,第二压栓能够对蓄电池支架的侧端面压紧固定,根据不同尺寸的蓄电池支架,第二压栓的位置能够在第二滑槽内上下滑动调节。同样的,底座的另一个侧面和上端面配合能够固定另一个蓄电池支架,即一个工装能够同时固定两个蓄电池支架同时测试,提高测试效率,节省工期。通过第一压栓和第二压栓将蓄电池支架的上端面的和侧端面固定,如同在真车上固定一样,再将底板固定在检测设备上,模拟测试的效果更加真实。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为两个,两个底座间隔设置,两个底座的上端面共同连接有上支撑板,两个的侧端面共同连接有侧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与两个底座上的第一滑槽对应的第一导向槽,第一压栓依次贯穿第一滑槽和第一导向槽,侧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与两个底座上的第二滑槽对应的第二导向槽,第二压栓依次贯穿第二滑槽和第二导向槽。底座为两个,两个底座的上端面共同支撑一个上支撑板,两个底座的侧面共同支撑一个侧支撑板,上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的位置与第一滑槽位置对应,第一压栓依次贯穿第一滑槽和第一导向槽。侧支撑板的两端设置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的位置与第二滑槽位置对应,第二压栓依次贯穿第二滑槽和第二导向槽。利用底座对上支撑板和侧支撑板支撑,利用上支撑板和侧支撑板固定蓄电池支架,提高工装的结构强度,提高试验精确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压栓和第二压栓均包括螺柱、螺柱两端的压紧螺母,压紧螺母与螺柱螺纹连接。第一压栓和第二压栓均包括螺柱、螺柱两端的压紧螺母,两个压紧螺母与螺柱螺纹连接,共同压紧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为腰圆孔。底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为腰圆孔,通过安装孔调节底板以及整个工装、蓄电池支架在检测设备上的位置。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支架试验工装具备下述优点:底座的两个侧面和上端面配合能够分别固定两个蓄电池支架,即一个工装能够同时固定两个蓄电池支架同时测试,提高测试效率,节省工期。通过第一压栓和第二压栓将蓄电池支架的上端面的和侧端面固定,如同在真车上固定一样,再将底板固定在检测设备上,模拟测试的效果更加真实。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底板,2-底座,3-上支撑板,4-侧支撑板,5-第一滑槽,6-第一导向槽,7-第二滑槽,8-第二导向槽,9-第一压栓,10-第二压栓,11-螺柱,12-压紧螺母,13-蓄电池支架,14-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61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备胎隔板振动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抗震性能检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