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秸秆在地耕耘悬空播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0694.0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6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平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耕耘 悬空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秸秆在地耕耘悬空播种机的生产制造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现有的旋耕播种机在秸秆不焚烧、不粉碎、不移除的情况下,是无法耕种的。所以二十年的秸秆禁烧工作见效甚微,耗费了大量政府人力财力,换来的是干群关系严重对立,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因素。致使政府官员不得不从科学家那里花大钱拿来各种粉碎播种技术,群众对这些技术并不感兴趣,粉碎一亩秸秆要30元,还是要焚烧才能耕种,不焚烧的种植面积较少,所以导致年复一年不见好转结果的进行着焚烧秸秆。我们根据这一情况研发出一款秸秆在地不焚烧、不粉碎、不移除即可种植的秸秆在地耕耘悬空播种机。
发明内容: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框架、传动系统、耕耘系统、播种系统构成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安装快捷、使用灵活方便、秸秆在地不焚烧、不粉碎、不移除还能保质保量施肥播种的秸秆在地耕耘悬空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旋耕支架(20)与支架(1)连为一体、焊接在框架(3)下部两侧,牵引耳(2)焊接在框架(3)前部两侧,连轴齿轮包(4)装在框架(3)上部中间,牵吊杆(5)焊接在框架(3)中间的梁上,弯形肥料播施管(6)扣卡在框架(3)后梁内侧,弯形种子播撒管(7)扣卡在框架(3)扣卡在外侧,土壤回收器(8)前边口用螺丝安装在框架(3)后中上部,压辊拉支架(9)安装在压辊轴(15)和框架(3)后梁外侧之间,每个耘土刀(10)上端均匀焊接在框架(3)后部外侧,种子播撒球(11)挂在弯形种子播撒管(7)下尖部,弯形肥料播施管(6)下部设有肥料排出口(12),压辊(13)装在两侧压辊拉支架(9)下端,传动齿轮(14)装在压辊轴(15)右侧,旋耕犁(16)顶端装在坐嘴(17)内,坐嘴(17)焊接在旋耕轴(18)上,旋耕轴头(19)焊接在旋耕轴(18)两端。旋耕轴头(19)插入II轴承(21)内,前一个旋耕轴头插入I轴承(22)内。种子播撒台阶(27)设在种子播撒球(11)上,连球钢丝(28)穿过吊眼(29)、连接在卡头(30)中间。也可用齿轮箱(25)、代替连轴齿轮包的第二个齿轮包;即:后旋播齿轮(23)装在后旋耕轴(18)中间,前旋播齿轮(26)装在前旋耕轴中间,传动齿轮(24)装在连轴齿轮包(4)传动轴、前旋播齿轮(26)之间。弯形肥料播施管(6)、弯形种子播撒管(7)进出孔(31)设在土壤回收器(8)后边上部。
附图说明:附图1是秸秆在地耕耘悬空播种机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框架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弯形种子播撒管后视图。附图4是齿轮传动示意图。附图5是土壤回收器侧视图。附图6是旋耕轴后侧试图。附图7是连轴齿轮包侧视图。附图8是弯形种子播撒管侧视图。附图9是耘土刀整体侧视图。附图10是旋耕犁侧视图。附图11是旋耕犁后视图。附图12是种肥箱图。
具体实施方式:示例1、旋耕系统分前后装在机架(3)下面,连轴齿轮包(4)装在机架(3)上部,又可使用一个齿轮包如附图4所示的齿轮传动两次旋耕。示例2、附图12所示的种肥箱可以安装在机架(3)后上部,由压辊(13)给出的传动,由其自身的种肥排出功能,将种肥送进弯形种肥播施管内。种子和肥料经弯形种肥播施管流出,流出的种子肥料撞到种子播撒球(11)上,就会自动抛撒只地面,形成合理密植,不留空闲地。示例3、如附图11所示的旋耕犁在旋耕中将土犁翻起并向后上部抛出,由于土和秸秆的比重差所致,土在上秸秆在下,这样就会以肥料、种子、秸秆、土壤分层落下达到种植效果。示例4、如附图11所示的旋耕犁在旋耕中将土犁翻起并向后上部抛出时,会撞击到耘土刀(10)上被击割的粉碎,然后被土壤回收器回收落到肥料、种子、秸秆上面被压辊(13)压实保墒,实现高产种植要求。示例5、如附图10旋耕犁侧视图所示旋耕犁在耕翻土地时两面一起砍向地面的秸秆,并将其砍碎,同时深耕土地将土壤翻向后方。示例6、旋耕犁是两边有刀形翅膀,并有45度的斜面,由此可以犁翻土地又有抛旋土地功能,比单一边有翅膀旋刀节约能量。示例7、前边的旋耕轴也可以取下换上压辊,进行秸秆固压旋耕粉碎。以上所述可以证明该机在耕作时在节约能量的同时,与原来的旋耕机相比,一遍顶上四遍。示例8、综上所述使用该发明技术可以实现了秸秆在地不焚烧、不粉碎、不移除即可种植的目的。同时节能降耗,给农民节约种地成本,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品质,为食品安全提供基础保障,净化了空气、保护了环境、实现了绿色种植循环经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平,未经张春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06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