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感器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0330.2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6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姜春艳;勾荣;陈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开放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003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节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节点,属于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农业监测系统多采用有限组网的方式或者直接采用人工实地检测获得环境数据,这两者都具有局限性。有限组网方式缺乏灵活性,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线路资源损耗较大,难以实现远距离监测;人工实地检测更耗费人力、物力,且获取的数据量有限,此外受主观因素限制,测量结果难免出现误差。新兴的物联网技术为农田信息获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本文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了精准农业环境监测系统,研究人员在中控制室就能对农田进行远程实时监控,根据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和土壤ph值等农情信息做出正确决策,满足精准农业自动化、经济化、准确化的要求。
现代农业监测系统是托普物联网基于物联网技术,结合无线传感技术,根据传感节点和网关节点进行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组成的一套能够监测农业生长环境以及自身生长情况的系统,该系统的研制为实现准确、远程、自动实时监测农业环境信息提供了保障。
在农业监测系统中,需要随时监测温度、湿度、土壤的含水量等环境因素,能耗主要由传感器的特性决定,为降低该节点的功耗,设计传感器节点的关键指标非常重要,传感器节点的性能好坏影响了整个农业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可推广性能,但是如何设计一个低功耗、数据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节点已成为农业检测系统领域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传感器节点,本发明选用低功耗的微处理器芯片MSP430F5418,配以低功耗的且数据传输速度较高的传感器芯片,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低功耗的特点,同时温/湿度传感器选用STHxx系列的芯片,响应速度、抗干扰能力强,且体积微小,工功耗极低,在不工作的情况下自动进入休眠状态,极大了提高了工作效率,各个模块相互配合,实现了低功耗、处理速度快,工作稳定的特点,实用性强,极大的满足了当下应用的需求,值得推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传感器节点,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微处理器、复位电路、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无线射频模块;所述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和光照强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
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复位电路、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光照强度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无线射频模块相连;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分别为微处理器、无线射频模块、复位电路、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供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无线射频模块采用的芯片为AT86RF2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无线射频模块还包括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晶体振荡器,所述芯片AT86RF212的第二十九引脚连接第九电容的一端、第二十八引脚连接第八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九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二十六引脚分别连接第十电容的一端、晶体振荡器的一端,所述晶体振荡管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容的另一端,芯片AT86RF212的第四引脚连接第十二电容的一端,芯片AT86RF212的第五引脚连接第十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微处理器采用的芯片为MSP430F541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采用的芯片为NCP566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电源管理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电阻、发光二极管,所述芯片NCP5662的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芯片NCP5662的电压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第七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第七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一端,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开放大学,未经江苏开放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03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