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细粒矿物矿化的管流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0006.0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808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军;闫小康;贾彦;王铖健;刘刚;王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3D1/02 | 分类号: | B03D1/02;B03D1/14;B04C9/0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细粒 矿物 管流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流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细粒矿物矿化的管流段装置,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应用于贫细矿物的浮选,由柱浮选单元、旋流分选单元和管浮选单元组成,柱浮选单元用于对矿物进行预选,可浮性好的矿物优先浮选,得到高质量的精矿;旋流分选单元对中矿进行进一步分选,并通过高回收能力得到合格尾矿;管浮选单元是指位于气泡发生器后、内置旋流器前的管流段,管流段中的流体以较高能量状态沿切向高速进入旋流分离段,用于旋流分离的进一步分离并沿切向与旋流分离相连形成循环。针对矿物在浮选过程中可浮性逐渐变差的变化特征,构建“逆流-旋流-管流”的矿化方式,流体的紊流度梯级增强并实现内部循环,提高了气泡与矿物颗粒碰撞的概率与强度,实现可浮性差的物料的分选。
管流段是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浮选过程中难选的细粒矿物与气泡碰撞和粘附的主要场所,该区域的紊流强度决定微细颗粒的矿化及回收效率,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管路结构为光管,紊流强度较低从而导致大量已经单体解离的微细矿物颗粒损失在尾矿中。为了提高管流段紊流强度,主要方法有两种:增加管流段长度或者使用异形管流段(如U型管流段),但是这两种方法会使得管流段磨损严重从而影响到设备的稳定性。增加管流段长度,一方面会使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柱体高度增高,增加了设备成本;另一方面较长的管流段对于提高管流内部最大紊流强度效果并不显著。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细粒矿物矿化的管流段装置,结构简单实用,可以增加管流段细粒矿物与气泡之间的碰撞概率,提高细粒矿物的回收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浮选柱的气泡发生器下游至旋流段进口端的管路,所述管路沿管路轴线的内管壁上设置至少一排涡流发生器,所述涡流发生器为围绕管路内管壁一周的若干突起。
优选的,所述突起为四面体结构,四面体中与管路的内管壁相连的面为底面。
进一步的,四面体的顶点距离底面的高度与管路的内径之比为0.15~0.3。
更进一步的,四面体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其顶角为50°~65°,且顶角朝向水流方向;四面体中背向水流方向的面与底面的夹角为35°~55°。
更进一步的,四面体的顶点与底面三角形的顶角相连的棱边与底面垂直。
优选的,每排涡流发生器包括四个突起,四个突起均匀排列。
由于管路中设置的涡流发生器可以改变管内的流场,增加矿粒与气泡间的碰撞概率,管内的紊流强度逐渐增强,从而强化了矿化效果,提高了细粒矿物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视图;
图3是涡流发生器2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原煤性质数据表;
图5是不同管流结构下精煤累计产率随浮选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6是不同管流结构下精煤累计灰分随浮选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7是不同管流结构下精煤累计可燃体回收率随浮选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图中:1、管路;2、涡流发生器;21、突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中的箭头代表水流方向。
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浮选柱的气泡发生器下游至旋流段进口端的管路1,所述管路1沿管路轴线的内管壁上设置至少一排涡流发生器2,所述涡流发生器为围绕管路内管壁一周的若干突起21。
优选的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突起21为四面体结构,四面体中与管路1的内管壁相连的面为底面。
进一步的,四面体的顶点距离底面的高度与管路1的内径之比为0.15~0.3。
更进一步的,四面体底面为等腰三角形,其顶角为50°~65°,且顶角朝向水流方向;四面体中背向水流方向的面与底面的夹角为35°~55°。
更进一步的,四面体的顶点与底面三角形的顶角相连的棱边与底面垂直。
优选的,每排涡流发生器包括四个突起21,四个突起均匀排列。
具体实验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80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制片转子结构
- 下一篇:湿式除尘器电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