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路灯电缆的防盗检测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8719.3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8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韩百锋;王毅侃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四方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22 | 分类号: | G08B13/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路灯 电缆 防盗 检测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的防盗割检测报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路灯电缆的防盗检测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路灯天黑开启、天亮关断的特性,因此与其相连的供电电缆在天亮时处于不带电状态,在这段时间内容易被不法分子盗割,给公用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为了防止供电电缆被盗割,目前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采用电力载波防盗方案。在路灯线路的供电末端加装具有电力载波通信功能的检测模块,当在天黑路灯开启时,始端加装的集控器,通过检测末端的通信器是否正常来判断电缆是否被盗割。当天亮路灯关断状态时,检测模块通过蓄电池供电完成是否供电线路断线告警。这种方案的缺点有几点:电力载波的存在抗干扰差问题;电力载波的传输距离较短问题;电力载波模块需要电池供电问题。
(2)在路灯供电末端加装通信设备实施报警方案,包括专用无线电台或采用GSM网络通信报警方式,在路灯开启时检测220V市电的正常与否,在路灯关闭时给线路上加较低的特定电压,并检测特定电压正常与否,这种方案的缺点有:电路形式复杂,投入成本及运营成本较高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路灯电缆的防盗检测报警装置,具有成本低,抗干扰,无需电池供电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用于发射报警信号的集中控制器和用于输出电缆状态信号的标识信号源;
所述的集中控制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交流电缆起点端,交流电缆起点和终点之间并联有若干个路灯,交流电缆终点端分别连接继电器的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继电器的第三接线柱连接标识信号源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的集中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能够发送信号的GSM信号发送器;
所述的标识信号源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于交流电缆上;标识信号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于交流电缆,且继电器的第一接线柱和交流电缆之间的线路上串联有保险丝和电感器。
所述的集中控制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交流电缆的火线和零线,且其中输入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第一开关的第一接线柱经电线依次经第二开关、电阻和第一电源接地;第一开关的第二接线柱和另一输入端均连接至高通滤波器的输入端,高通滤波器输出端经线路依次连接A/D转换器、CPU和GSM信号发射器。
所述的标识信号源包括:输入端连接交流电缆火线和零线的变压器,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一和第三接线柱,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二接线柱经和第四接线柱连接至间歇振荡器的输入端,间歇振荡器的输出端经第二电容连接至信号接收器。
所述的二极管整流桥的第二和第四接线柱连接的线路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
所述的标识信号源的电源输入端设置有空气开关。
所述的继电器为电磁式继电器。
所述的交流电缆内的交流电为220V,50Hz。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缆供电端装配集中控制器,在每一路路灯的终端装配继电器、保险丝、和标识信号源。集中控制器在断电的时候,能够和继电器组成一个回路,判断当前电缆是否完好。当通电后,标识信号源,可以给集中控制器发送信号,从而可以判断,电缆是否完好。这样既能够在电缆白天断电和晚上通电的时候,都能够判断电缆是否完好。该方案即可简洁、方便、准确的判断出电缆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集中控制器在电缆出现异常的时候可以通过通信装置给相应的负责人提示当前电缆出现了异常,且通过GSM装置发送信号,从而能够抗干扰,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由于信息是通过GSM装置发送信号,从而其抗干扰能力强。同时标识信号源通过交流电缆供电,无需电池供电,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图2是标识信号源内部原理图;
图3是间歇振荡器产生的波形图;
图4是集中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四方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四方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8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