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温度自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7476.1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5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贾双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双江 |
主分类号: | F23N1/02 | 分类号: | F23N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06255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温度 自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温度自控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尤其是燃烧型锅炉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燃料燃烧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将锅炉应用到取暖领域,即锅炉的炉膛内的燃料燃烧加热锅炉内的水,水通过暖气管道输送到安装在取暖区域内的散热片,热量通过散热片散发到取暖区域。
通常,对锅炉进风量的控制为打开/关闭设置在锅炉的侧壁并且与炉膛连通的门,门的打开/关闭只能通过手动操作,占用人工,尤其在劳动力成本日益提升的今天无疑增加锅炉的运行成本;夜间通常会将门关闭,进入炉膛内的空气流量大大下降(不会下降到0,因为现实中门与进气口之间的密封不会达到绝对的气密性),锅炉内燃料的燃烧速度下降,锅炉输出的功率下降,当使用该锅炉取暖时,散热片内的水的温度会下降,严重影响取暖效果。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不依赖人工、可以自动调节锅炉内燃料的燃烧速度的自动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温度自动控制装置,通过感温筒探测锅炉内的水温,感温介质在感温管路内流动,通过感温介质的热胀冷缩,借以带动动力推杆运动,然后通过调节机构调节进入炉膛内的进风量,最终达到自动调节炉膛内的燃料的燃烧速度,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锅炉温度自控装置,包括:
温感动力组件,包括感温筒、毛细管、动力缸和动力推杆,所述感温筒、所述毛细管和所述动力缸依次连通构成感温管路,所述感温管路内填充有感温介质,所述毛细管的一端与所述感温筒连通,所述毛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缸连通,所述毛细管内填充有流动的感温介质,所述动力缸包括与所述动力缸配合的动力活塞,所述动力推杆的一端与所述动力活塞连接;以及
进风调节机构,罩设在锅炉的进风口,所述动力推杆的另一端驱动所述进风调节机构,用以调节进入炉膛内的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调节机构包括百叶窗,所述百叶窗固定在支架上,所述百叶窗包括:
1)固定线,所述固定线的两端固定在进风口;
2)叶片,自上而下穿设在固定线上;
3)调节线,自上而下穿过所述叶片并将所述叶片固定在其上,所述调节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调节线与所述固定线平行设置,所述调节线与所述固定线沿进风口的内外方向保持间距。
优选的,所述调节线固定在所述动力推杆上。
优选的,所述动力推杆驱动联动机构拉动所述调节线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1)受力杆,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并且所述受力杆的两端嵌设在设在所述支架上的卡槽内,所述受力杆与所述动力推杆配合;
2)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受力杆通过设在其一端的联动主轴与第一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以及
3)联动杆,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摆杆设有联动主轴一端的相对端,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摆杆转动连接端的相对端,并且所述联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调节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力推杆与所述受力杆的配合端的形状为为蜗杆,所述受力杆与所述动力推杆的配合部位的形状为与所述蜗杆配合的涡轮。
优选的,所述动力推杆上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受力杆上套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配合。
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第三摆杆,所述第三摆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三摆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杆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感温动力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受力杆设有联动轴一端的相对端,用以拉动所述受力杆使所述受力杆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管路内的绝对真空度小于0.01at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自动调节炉膛内燃料的燃烧速度
通过感温筒探测锅炉内的水温,感温介质在感温管路内流动,通过感温介质的热胀冷缩,借以带动动力推杆运动,然后通过调节机构调节进入炉膛内的进风量,最终达到自动调节炉膛内的燃料的燃烧速度;
2)采用百叶窗罩设在进风口,方便调节进风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双江;,未经贾双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74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