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6509.0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4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明;蒋燕青;于建生;周鹏;余建连;胡家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新马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311607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房 电梯 系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装领域,具体是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住宅建设越来越多采用斜屋项,还要考虑建设一些露台及屋顶花园等,因而建筑物的屋项内空间已没有余地再设置电梯机房了,因此,无机房电梯应运而生。因为无机房电梯不设机房,不但为建筑商降低了成本,而且不占用除井道以外的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及缺点如下:
如图5、图6所示,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一、二:主机布局在轿厢上方的井道顶部的结构,其主机的布局方式相当于在有机房的基础上进行了压缩,在这种情况下粗看是减去了电梯机房,但其顶层高度需要一定的增加,需由有机房电梯的4200mm增加至4800mm;
如图8所示,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二:主机布局在侧置对重装置上方的井道顶部的结构,其主机的承重钢梁架设靠近对重装置这一侧的井道前、后壁上,这种布局方式对顶层高度有了进一步的压缩,但还是需要4200mm。并且因为主机布置在井道侧面,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井道宽度需要比有机房的宽200mm左右。
如图9所示,传统无机房电梯结构三:主机布局在后置对重装置上方的井道顶部的结构,其主机的承重钢梁架设靠近对重装置的井道左、右壁上,这种布局方式对顶层高度达到与有机房电梯相当即4200mm。并且因为主机布置在井道后面,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井道深度需要比有机房的宽200-250mm。
当遇到城市规划及建筑规划有限制或老建筑增加电梯等作业时,由于相应建筑内电梯井道顶层高度往往受到限制,因而上述的传统无机房电梯往往无法满足这种特殊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安装于狭小井道内的无机房电梯主机布局,其具有体积小、高强度、振动及噪音小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主机、曳引钢丝绳和轿厢导轨,还包括对重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浮动导向系统和减震系统,支承系统安装于电梯井道内,其上搭载有曳引辅助系统,浮动导向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曳引驱动系统连接,主机固定于曳引辅助系统上,其与电梯井道侧墙呈交叉状,具体地,在水平投影面上,主机中心线与电梯井道侧墙之间具有一个夹角,减震系统分别与支承系统及曳引辅助系统连接。
所述的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其特征是:支承系统包括竖直安装于电梯井道墙面上的一对对重导轨,分别安装于所述对重导轨上的一对支承架和两端分别于支承架固定连接的托梁以及将其中一根对重导轨与轿厢导轨连接的定位架;曳引辅助系统包括用于安装主机的主机安装板和曳引轮,所述曳引轮位于主机旁侧并且与主机处于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内;浮动导向系统包括一对分别带有导靴的导向架,既双导靴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与对重导轨连接,通过导向连接横梁将两组导向架有机地连接成一封闭的框架,导靴与牵引主机连接;减震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减震座和与减震座底部的减震橡胶,减震座顶部与曳引辅助系统连接,减震橡胶的底部与支承系统连接;支承系统中的托梁与减震橡胶连接,曳引辅助系统的主机安装板与减震座连接。
所述的无机房电梯曳引系统的结构,还包括对重绳头板、对重轮、曳引钢丝绳、轿底轮、轿厢绳头;对重绳头板设于托梁上,曳引钢丝绳绕过曳引轮,曳引轮左侧的曳引钢丝绳通向对重轮,绕经对重轮后返至对重绳头板上固定,曳引轮右侧的曳引钢丝绳通向轿底轮,绕经轿底轮后返至设置在轿厢另一侧导轨顶部的轿厢绳头上固定。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无机房电梯主机的支承方式,针对性地设计了双重功能的支承架,替代原对重导轨连接板,继承了原导轨连接板的连接功能,更重要的是起到了支承曳引系统的功能。将最上端的两段对重导轨设计成同样长的某一长度,安装时需要将此两段对重导轨安装处的两列对重导轨调整为同一高度,再将两个支承架利用导轨连接孔分别紧固在两列对重导轨上。然后将托梁安装在两个支承架上,并且为了增强支承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专门设计了定位架,与靠近这一侧的轿厢导轨进行安装连接。这种新型的支承布局结构,避免了一般无机房电梯支承在井道墙上承重钢梁与轿厢总成系统的某些相对应的零部件的相互影响,从而改善了无机房电梯对井道顶层高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创新了无机房电梯主机的安装结构,为无机房电梯曳引拖动系统特别设计了减震系统,在托梁和减震座之间设计了一组减震橡胶,将托梁安装在两个支承架上后,在托梁上安装一组减震橡胶,再将减震座组件安装于减震橡胶上。这种新型的安装结构,不同于一般无机房电梯的无减震安装,从而极大地降低了无机房电梯的振动和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新马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新马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6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同步门刀轿门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钢丝绳防脱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