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伏活舌恒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5761.X | 申请日: | 2014-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36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吴结华;魏士新;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04C13/00 | 分类号: | F04C13/00;F04C2/34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伏 活舌恒流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量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伏活舌恒流泵。
背景技术
柱塞式恒流泵是生产、生活中,尤其是化工生产、科研领域应用最广泛机械之一。但柱塞运动的间歇性,是其使用缺陷;吸入、排出口的单向密封性要求高,通常需要使用宝石材料,且故障率高,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恒流性能,无需单向密封构件的恒流泵。具体涉及一种起伏活舌恒流泵。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设计思想是:摒弃活塞结构,设计一种全新的起伏活舌恒流泵,电机直接带动转子转动吸排物料。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起伏活舌恒流泵,包括定子、转子、吸排料口,其特征是带活舌的圆盘型转子转轴一端安装在带填充块的扁圆筒定子内轴承上,另一端伸出扁圆筒定子壳体外与电机联接,定子内左上、右下轴对称设置半圆柱型填充块,填充块直径截面由相切的平滑曲面组成,与扁圆筒定子围成上下起伏的环形轨道。
一般地,所述在圆盘型转子半径上,轴对称地分布两活舌孔,活舌安装在孔内,圆盘型转子旋转时,活舌可在填充块直径截面的平滑曲面推动下轴向自由滑动,在环形轨道上起伏运动。
所述扁圆筒定子内半圆柱型填充块与圆盘型转子、活舌、扁圆筒定子壳体一起围成4个体积周期变化的扇形室。圆盘型转子转动,活舌从填充块区域转出,扇形室体积增大形成真空,吸入物料,活舌转入填充块区域,扇形室体积压缩,排出物料。
所述在扁圆筒定子上、下封面上,半圆柱型填充块半径的中点附近设置吸排料口。
所述吸排口为两吸、两排,共4个。
本发明是这样来运作的:当活舌转动到填充块一侧,填充块平滑曲面推动活舌运动到圆盘型转子的背面,另一活舌则被背面的填充块平滑曲面推回正面,两活舌间的扇形室内液体或初始气体在回到正面的活舌推动,以及固定的填充块挤压下从排料口排出;当该活舌从填充块另一侧转出,活舌被背面的填充块平滑曲面推回正面,随着活舌转动,在活舌与填充块间形成一体积渐大的扇形室,形成真空,物料自动从吸料口吸入;物料进入扇形室后,扇形室内液体在回到正面的活舌推动,和固定的填充块挤压下从排料口排出。
在该活舌完成上述过程的同时,另一活舌在圆盘型转子的背面,轴立面对称地完成同样的吸料、排料过程。如此循环,圆盘型转子每转动一周,其正面完成1次吸料、排料过程,其背面也轴对称地完成1次吸料、排料过程。
如上所述的起伏活舌恒流泵,转动一周完成1次吸料、排料过程,电机转速均匀则扇形室内的体积变化均匀,吸料、排料过程也均匀,从根本上消除了间歇性,实现恒流。
如上所述的起伏活舌恒流泵,吸料口每个周期里只可能产生负压,不产生物料挤压,因此无需单向密封,直接连接输料管道即可,排料口每个周期里只可能产生正压,不会发生物料倒灌,因此也无需单向密封,直接连接输料管道即可。
本发明的起伏活舌恒流泵,具有高恒流性能,无需昂贵的单向密封构件,可广泛适用于生产、生活中,尤其是化工生产、科研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起伏活舌恒流泵的正视图。
图2是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扇形室a中活舌c前排料开始,活舌c后吸料开始,扇形室b中活舌d前排料开始,活舌d后吸料开始状态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轴向剖面图。
图6是图4的B-B轴向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中扇形室a中活舌c前排料持续,活舌c后吸料持续,扇形室b中活舌d前排料持续,活舌d后吸料持续状态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A轴向剖面图。
图9是实施例中扇形室a中活舌c前排料结束,活舌c后吸料结束,扇形室b中活舌d前排料结束,活舌d后吸料结束状态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A-A轴向剖面图。
图11是实施例中扇形室a中活舌d前排料持续,活舌d后吸料持续,扇形室b中活舌c前排料持续,活舌c后吸料持续状态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A-A轴向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三维模型剖视图。
图中,1-排料口、2-扁圆筒定子、3-圆盘型转子、4-活舌、5-填充块、6-吸料口、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57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