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填充混凝土哑铃形张拉索桅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4019.7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18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夏方军;张贺;王占聿;陈斯利;高秀梅;汪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宿迁华夏建设(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7/14 | 分类号: | E04B7/14;E04B1/34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38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充 混凝土 哑铃 形张拉索 桅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是一种内填充混凝土哑铃形张拉索桅杆。
背景技术
为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兴建体育场、歌剧院、展览馆等大跨度公共建筑,悬索结构作为大跨度结构也更多的投入到建设中。
在现有技术中,悬索结构的索构件被锚固在桅杆上,桅杆受到悬索张力作用,为一种轴心受压构件。现有的桅杆为钢结构箱型构件或者圆形钢管,构件截面回转半径小,长细比大,稳定性差,承载力低。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内填充混凝土哑铃形张拉索桅杆,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一种内填充混凝土哑铃形张拉索桅杆,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桅杆,每个桅杆包括以下部件:底部支座,包括底座板,焊接于底座板上且相互平齐的两块第一夹持钢板,以及固定于第一夹持钢板之间的第一销栓;撑杆,与所述底部支座转动联接,包括箱型钢构件及填充于所述箱型钢构件之间的C20~C40混凝土;端头,包括端板、焊接于所述端板上且相互平齐的两块第二夹持钢板,以及固定于第二夹持钢板之间的第二销栓,所述端板固定联接于撑杆的端部;两个桅杆中的撑杆通过肋板固定联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钢板和第二夹持钢板为厚20mm的Q345钢板。所述第二夹持钢板通过角焊缝的方式与端板焊接。填充于箱型钢构件之间的混凝土的强度为C30。所述撑杆的横截面积为270×220×20mm。所述肋板与撑杆焊接固定。
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箱型钢桅杆内填充混凝土以提高其回转半径和承载力;另外,本实用新型将相邻的两根桅杆通过肋板焊接,提高侧向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桅杆的立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撑杆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撑杆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撑杆顶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传统桅杆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方案,结合图1至图5详细描述如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填充混凝土哑铃形张拉索桅杆主要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桅杆,对于其中的每个桅杆包括以下部件:底部支座1,包括底座板11,焊接于底座板上且相互平齐的两块第一夹持钢板12,以及固定于第一夹持钢板之间的第一销栓13;撑杆2,与所述底部支座转动联接,包括箱型钢构件21及填充于所述箱型钢构件之间的C20~C40混凝土;端头3,包括端板31、焊接于所述端板上且相互平齐的两块第二夹持钢板32,以及固定于第二夹持钢板之间的第二销栓33,所述端板固定联接于撑杆的端部;两个桅杆中的撑杆通过肋板4固定联接。
拉索101通过单耳锁头103或者双耳锁头102联接于端头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钢板和第二夹持钢板为厚20mm的Q345钢板。第二夹持钢板通过角焊缝的方式与端板焊接。填充于箱型钢构件之间的混凝土的强度为C30。撑杆的横截面积为270×220×20mm。销栓的直径为60mm,材质为40Cr。肋板与撑杆焊接固定。
在某个施工案例中,每根撑杆钢结构截面积As=19600mm2,混凝土截面积Ac=50000mm2,等效为钢结构面积为Ae=21672mm2.。较现有技术而言,轴压理论承载力提高了ΔN=fy(Ae-As)=714.8kN。由于依靠肋板将两根独立的撑杆连接,连接后撑杆的平面外回转半径iy=198mm,单根箱型截面钢撑杆平面外回转半径iy’=74.2mm,截面回转半径提高了170%,稳定性显著增强。
在使用时,张拉悬索将张力通过销栓传递至端头,由端板传递至撑杆最后通过底部支座传递至下部结构。端板将上部荷载分配至撑杆的箱型钢及混凝土部分。相邻的两根撑杆通过肋板连接,相互提供支持,提高平面外稳定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宿迁华夏建设(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未经宿迁华夏建设(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40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连接的龙骨
- 下一篇:一种金属复合板收边装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