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床上用品蓄能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3695.2 | 申请日: | 2014-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09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佴智渊;徐幼明;高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龙头家纺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装饰用品科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32B5/26 | 分类号: | B32B5/26;B32B9/02;B32B9/04;B32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床上用品 蓄能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能面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床上用品蓄能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床上用品的盖被类填充保暖材料,市场上主要是以涤纶九孔纤维为主,在盖被类中占有主要地位。随着市场消费的需求,人们对盖被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九孔被的舒适性能差、不防水透湿、受力不均匀、容易压瘪、保暖性差且成本高,原有的九孔被性能已不能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消费者希望有比九孔被更加好的化纤类盖被,这就意味着九孔被的更新换代、推陈出新,急需出九孔被的升级换代产品,来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多孔代表着科技含量,但并非孔数越多越好,不能一味追求孔数,而因注重性能。盖被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睡眠时盖被是否使人感到舒适温暖,不仅影响睡眠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是相当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床上用品蓄能面料,其提高舒适性和保暖性,受力均匀,不易挤破压瘪,防水透湿,且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床上用品蓄能面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绒线层、混纺层、纤维面层、葆莱绒纤维层、基布纤维层,混纺层位于绒线层和纤维面层之间,葆莱绒纤维层位于纤维面层和基布纤维层之间,葆莱绒纤维层的形状为三角形中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绒线层的厚度大于混纺层的厚度,混纺层的厚度、纤维面层的厚度、葆莱绒纤维层的厚度、基布纤维层的厚度都相同。
优选地,所述纤维面层由上纬纱、上经纱、下纬纱、下经纱交织而成,所述上纬纱的材料、上经纱的材料、下纬纱的材料、下经纱的材料都为芳纶纤维丝。
优选地,所述混纺层由竹炭纤维与棉毛混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高舒适性和保暖性,受力均匀,不易挤破压瘪,防水透湿,且降低成本,使人感到舒适温暖,不仅保证睡眠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是促进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床上用品蓄能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床上用品蓄能面料包括绒线层1、混纺层2、纤维面层3、葆莱绒纤维层4、基布纤维层5,混纺层2位于绒线层1和纤维面层3之间,葆莱绒纤维层4位于纤维面层3和基布纤维层5之间,葆莱绒纤维层4的形状为三角形中空结构。绒线层的厚度大于混纺层的厚度,混纺层的厚度、纤维面层的厚度、葆莱绒纤维层的厚度、基布纤维层的厚度都相同,这样达到最佳蓄能、保暖效果,且节约材料。
葆莱绒纤维是现有的产品,是杜邦公司的科学家从北极熊的毛皮研究中获得灵感研制而成,葆莱绒纤维具有超细旦纤度,提高舒适性和保暖性,另外具有较高的蓬松度、持久的弹性回复力、优异的保温性、良好的透气性、柔软的手感、利于干燥的特点。葆莱绒纤维层的形状为三角形中空结构,不同于一般的中空结构,这样受力均匀,结构稳定,防止穿孔,不易挤破压瘪,另外可以通过气流进行隔离保暖,防水透湿。基布纤维层可以防止与外部的被套之间发生滑移。纤维面层由上纬纱、上经纱、下纬纱、下经纱交织而成,所述上纬纱的材料、上经纱的材料、下纬纱的材料、下经纱的材料都为芳纶纤维丝。纤维面层能长期使人体分子摩擦产生热反应,促进身体血液循环,而且能蓄热保温。混纺层由竹炭纤维与棉毛混合而成,提高均匀度,降低成本。绒线层可以防皱耐磨,手感柔软,富有弹性,保暖性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龙头家纺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装饰用品科技研究所,未经上海龙头家纺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装饰用品科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3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