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调节转向管柱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3306.6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3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易新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创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89 | 分类号: | B62D1/189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1121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转向 管柱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管柱装置,尤其是一种下调节转向管柱总成,属于汽车传动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转向管柱总成的可调结构已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的各种车型之中。可调机构为不同身材、体型的驾驶人员提供舒适的驾驶姿势而设计,可以根据高矮、胖瘦随意调节方向盘的前后、高低位置。
据申请人了解,现有技术普遍把可调机构的调节把手放置在方向盘下端的左右两侧,由于方向盘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诸如方向灯、雨刮器、音响选台、屏幕显示、蓝牙通话等操纵把手,以及汽车点火开关,因此无论是调节把手的放置空间还是操作空间都很狭窄,并且可调操纵把手由于带有锁止机构,操作起来比较费力,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操作起来就更不方便了,容易因锁不死而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操作方便的下调节转向管柱总成,从而确保驾驶安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下调节转向管柱总成包括转向轴和缓冲轴,所述转向轴的内端插入下侧面具有定位齿的管柱上支架端孔固定连接,所述缓冲轴的内端插入套管状的下缓冲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管柱上支架的中部具有与端孔垂直的铰接孔,所述铰接孔通过销轴与下缓冲支架和把手总成铰接,所述下缓冲支架对应所述定位齿处铰装悬臂齿板,所述管柱上支架与所述下缓冲支架之间装有保持所述悬臂齿板与所述定位齿啮合的保持弹簧,所述把手总成与所述下缓冲支架之间装有使把手总成趋于锁止悬臂齿板的锁止弹簧。
当驾车人员按压把手总成上的把手,克服锁止弹簧作用力而使得搬动方向盘可以克服保持弹簧作用力,可以通过改变悬臂齿板与定位齿的相对啮合位置而调整管柱上支架与下缓冲支架之间铰接的角向位置,从而改变与方向盘固连的转向轴与缓冲轴的相对角向位置,达到按需调节方向盘前后高低位置的目的。调好之后,释放把手,把手总成自动在锁止弹簧作用下恢复对悬臂齿板的锁止状态。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将把手安放在方向盘正下方,因此操纵空间大,无其他功能把手干扰,开启、锁止操控自如。
进一步,所述下缓冲支架整体呈套管状,一端具有倾斜安装盘,另一端具有与管柱上支架连接的让位叉口;最好所述让位叉口内对应定位齿处铰装悬臂齿板。
进一步,所述管柱上支架中部下表面具有定位齿,所述中部上侧具有弹簧钩指,所述管柱上支架远离端孔的一端延伸出弹簧挂耳。
进一步,所述把手总成具有锁止轴,所述锁止轴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具有铰装孔的支板,所述支板之一延伸出把手和弹簧挂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下缓冲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的管柱上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把手总成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下调节转向管柱总成基本结构如图 1、图2所示,包括转向轴1和缓冲轴9。转向轴1的内端插入下侧面具有定位齿2-3的管柱上支架2的端孔2-1固定连接(参见图5),缓冲轴9的内端插入套管状的下缓冲支架7固定连接。管柱上支架2的中部具有与端孔垂直的铰接孔2-2,该铰接孔2-2通过销轴10与下缓冲支架7和把手总成3铰接。
下缓冲支架7的具体结构如图3、图4所示,整体呈套管状,一端具有倾斜安装盘7-1,另一端具有与管柱上支架2连接的让位叉口7-2,该让位叉口内对应定位齿2-3处铰装悬臂齿板7-3。
管柱上支架2的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一端的三角法兰中部具有端孔2-1,中部具有与端孔垂直的铰接孔2-2,中部下表面具有定位齿2-3,其上侧具有弹簧钩指2-5,管柱上支架2的另一端延伸出弹簧挂耳2-4。
把手总成3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其锁止轴3-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具有铰装孔3-3的支板3-2,支板3-2之一延伸出把手3-5,其一端具有弹簧挂钩3-4。
组装之后,把管柱上支架23与下缓冲支架7之间装有保持悬臂齿板7-3与定位齿3-2啮合的保持弹簧5。把手总成3与下缓冲支架7之间装有使把手总成趋于锁止悬臂齿板的锁止弹簧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创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创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3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承载式新型结构的电动汽车车架
- 下一篇:一种转向管柱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