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埋入式油气井井下套管柱应力测试短节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0822.3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6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解宝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石油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17/08 | 分类号: | E21B17/08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埋入 油气 井下 管柱 应力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下套管柱应力测试短节技术领域,是一种埋入式油气井井下套管柱应力测试短节。
背景技术
目前,在油气井井下套管柱外铺设测试光纤是用于管柱应变和应力测试的相关技术,该技术属于新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油气井在进行下套管作业的过程中,套管柱会与上层的技术套管以及井壁岩石相接触,当接触压力较高时,将会造成铺设在套管柱外用于径向应力测试光纤分布方位的改变。在分布式光纤测试井下套管柱应变系统中,光纤既是测试元件,同时也是信号传输通道。为了保障井下套管柱上分布的径向应力测试光纤能够检测到套管柱上相对应的应变值,其安装井下测试光纤时对光纤铺设方位有明确的要求,测试光纤是紧靠在套管柱的外表面,使得测试光纤与套管柱保持良好的接触状态,并且径向应力测试光纤是以45°旋升角分布在套管柱的外侧。对于井下附着在套管柱外表面的径向应力测试光纤,当油气井环空的水泥凝固后,水泥将固结径向应力测试光纤,导致通过径向应力测试光纤测试套管柱的径向应变数据的精确性受到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埋入式油气井井下套管柱应力测试短节,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在下套管柱的过程中存在的径向应力测试光纤分布方位发生改变的问题和水泥固结径向应力测试光纤导致套管柱的径向应变数据的精确性受到不良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埋入式油气井井下套管柱应力测试短节,包括短节本体,在短节本体的内侧有通孔,在短节本体的中部外侧有外凸台,在外凸台上间隔分布有至少四个上下相通并呈螺旋状的光纤埋入通槽,在短节本体的上部和下部有外螺纹或内螺纹。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每个光纤埋入通槽的螺旋升角可为四十五度,每个光纤埋入通槽上端的进口与其下端的出口上下对应。
上述外凸台上可间隔九十度分布有四个光纤埋入通槽。
上述光纤埋入通槽的横截面可呈开口朝向外侧的U型。
上述外凸台的上部可呈上窄下宽的锥台形,外凸台的下部呈上宽下窄的锥台形。
上述短节本体的上部可有内螺纹,在短节本体的下部有外螺纹。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将径向应力测试光纤固定安装在光纤埋入通槽内,有效地防止了在下套管过程中,径向应力测试光纤与技术套管以及井壁岩石的接触,从而防止了径向应力测试光纤发生移位,保障了径向应力测试光纤的安装方位,提高了套管柱径向应变测试数据的精度,另外,径向应力测试光纤与环空水泥环隔离,避免了水泥对径向应力测试光纤的固结作用,确保了径向应力测试光纤紧随套管柱同步应变,保证了套管柱径向应变测试数据的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铺设光纤后的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外凸台的展开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短节本体,2为通孔,3为外凸台,4为光纤埋入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石油学院,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新疆石油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08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