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路逆流燃烧室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70284.8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1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曾青华;孔文俊;赵玮杰;王宝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R3/54 | 分类号: | F23R3/5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宋焰琴 |
地址: | 10019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流 燃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路逆流燃烧室。
背景技术
公知的潜艇动力燃烧室一般为简单顺流燃烧方式,即燃料和氧化剂分别从燃烧室头部进入火焰筒,在火焰筒的燃烧区内进行混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烟气然后向火焰筒下游排出。这种燃烧方法存在燃料燃烧不完全、火焰筒超温、烟气余热浪费等问题。也有单路烟气再循环逆流冷却火焰筒的燃烧方式,火焰筒排出的烟气经过换热冷却后,一部分沿火焰筒外壁面逆流冷却火焰筒壁面,同时通过火焰筒壁面进入火焰筒内再参与燃烧。在这种燃烧方式下,部分烟气余热因再循环得到了利用,但大部分烟气余热直接排出,所以烟气余热利用率不高,此外火焰筒内燃烧强度过高影响燃烧室寿命等问题仍然存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路逆流燃烧室,以改进公知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路逆流燃烧室,其中:
火焰筒的壁上开设有多个气孔,火焰筒与隔流罩之间为第一环腔,隔流罩与燃烧室壁之间为第二环腔,第二环腔与燃烧头部的燃烧器连通;
火焰筒通过一烟气管道连接换热器后分成三个通道,第一通道通过流量阀连接第一环腔的第一环腔接口,第二通道通过流量阀连接至混合器,由该混合器连接第二环腔的第二环腔接口,第三通道连接燃烧室下游。
所述的双路逆流燃烧室中,燃烧器中安装有燃料喷嘴,燃料喷嘴的外圈设有单级旋流器。
所述的双路逆流燃烧室中,燃烧头部设有一个或多个燃烧器。
所述的双路逆流燃烧室中,燃料喷嘴为压力雾化结构、气动雾化结构或组合式结构。
所述的双路逆流燃烧室中,旋流器为轴向叶片式结构、径向叶片式结构、轴向斜切孔式结构或径向斜切孔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路逆流燃烧室在具体使用时,其工作过程是:
燃烧室的烟气经过换热冷却后分成三路,其中一路烟气回流至第一环腔并沿轴向逆向流动,沿途通过火焰筒的壁上的气孔进入火焰筒,以冷却火焰筒;另一路烟气与氧化剂混合后回流至第二环腔,沿轴向逆流进入燃烧头部与燃料混合燃烧,以降低火焰筒内的燃烧温度;最后一路烟气排往燃烧室下游。
其中火焰筒的冷却方式为气膜冷却、发散冷却或复合冷却方式。
其中,与氧化剂混合的烟气用于稀释并预热氧化剂。
其中,氧化剂为空气或氧气。
其中,回流至第一环腔和第二环腔的烟气分别由流量阀控制其流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提高燃烧室的使用寿命,而且增大了烟气余热的利用率,提高了总体循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路逆流燃烧室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燃烧室燃烧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燃烧室燃烧原理图。
图中符号说明:
1燃烧头部;2火焰筒;3隔流罩;4燃烧室壁;5燃烧器;6燃料喷嘴;7旋流器;8第一环腔;9第二环腔;10第一环腔接口;11第二环腔接口;12换热器;13火焰筒排出的烟气;14、15、16烟气;17氧化剂与烟气的混合器;18点火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将其中一路烟气回流至第一环腔并逆向流动沿途进入火焰筒,起到冷却火焰筒且利用了烟气余热的作用。另一路烟气在与燃烧室的氧化剂进行混合后,回流至第二环腔,一方面起到了稀释氧化剂的作用,降低火焰筒内的燃烧强度,保护火焰筒不被烧毁,提高了燃烧室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回流烟气起到预热氧化剂的作用,提高氧化剂的温度,从而减少火用损失。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02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