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解锰转向对接机进板到位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70219.5 | 申请日: | 2014-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6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权;李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宏阳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5C7/06 | 分类号: | C25C7/06;C25C1/10;C25C7/08 |
| 代理公司: | 张家界市慧诚商标专利事务所 43209 | 代理人: | 高红旺 |
| 地址: | 411228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锰 转向 接机 到位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机械,尤其是一种用于电解锰阴极板从剥离机过渡到转向对接机之间的进板到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锰生产工艺流程为:化合(浸出)、净化、电解和电解锰后处理四个阶段。电解锰后处理是指电解后处理电解金属锰成品的一系列操作,包括钝化、水洗、烘干、剥落、包装以及极板处理等步骤。多年来,我国电解锰生产企业均采用人工方式完成电解锰后处理工序,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2013年,陈天贵等人研发出电解锰后处理自动化生产线(申请号201310118379),填补了电解锰后处理自动化的空白,但在生产线中剥离机和转向对接机之间阴极板的对接传送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目前电解锰后处理自动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中剥离机和转向对接机之间的极板传送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电解锰转向对接机进板到位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解锰转向对接机进板到位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极板停放滑槽,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杠杆和电磁传感器,杠杆的一端位于极板停放滑槽处,杠杆的另一端可上下进出电磁传感器的感应区域。
作为优选,所述杠杆的位于极板停放滑槽处一端设置有小滚轮,另一端设置有配重块。
作为优选,所述的极板停放滑槽内设置有多个自由滚轮,杠杆的内端置于自由滚轮处,其端部在杠杆处于自由状态时稍高于自由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经过剥离机剥离后的极板从剥离机出口落在极板停放滑槽内的多个自由滚轮上时,杠杆带动导板转动进入电磁感应器的感应区域,电磁传感器启动推板机构工作,准确及时地将极板推入剥离滚轮机构,多个自由滚轮可以减小极板滑动的摩擦力,使极板移动更加顺畅,且该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电解锰转向对接机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俯视图;
图3为剥离滚轮机构的左视图;
图4为剥离滚轮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进板导轮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的俯视图;
图7为长剥滚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短剥滚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出板导轮机构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俯视图;
图11为剥离滚轮机构的立体图。
图12为滚压环的主视图
图13为滚压环的侧视图
图中:1-机架,2-进板导轮机构,3-推板机构,4-剥离滚轮机构,5-出板导轮机构,6-输送机构,7-侧板,8-自由滚轮,9-导板,10-配重块,11-杠杆,12-小滚轮,13-步进电机,14-链条,15-电磁传感器,16-挡钩,17-框架,18-电机,19-调节杆,20-导条,21-长剥滚轮组,22-短剥滚轮组,23-长轴,24-轴承座,25-双链轮,26-滚压环,27-油封,28-间隔套,29-轴承,30-短轴,31-单链轮,32-旋转式前挡板,33-下压轮,34-导向条,35-输送轮,36-调速电机,37-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宏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宏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702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解锰剥离机滚压环
- 下一篇:管道清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