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SOC管理系统的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67983.7 | 申请日: | 2014-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90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吕利昌;赵怡滨;肖志勇;袁绪平;郭向勇;江方记;莫民;周利华;李文剑;李东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玉 |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soc 管理 系统 控制系统 | ||
1.一种电池SOC管理系统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均衡模块、电流测量模块、MOSFET控制模块、RS485接口模块、MCU模块、温度采样模块、电池组及电源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均衡模块的输入端及所述温度采样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组的正负极,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MCU模块的输出端,所述MCU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MOSFET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及RS485接口模块的输入端,所述MOSFET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MCU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温度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及电流测量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流测量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组的负极,所述电源模块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均衡模块、电流测量模块、MOSFET控制模块、RS485接口模块、MCU模块及温度采样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电池处理芯片U2,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16脚连接电容C35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17脚分别连接电容C31的一端及电容C18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18脚分别连接电容C32的一端及电容C19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19脚经电阻R75分别连接电阻R73的一端及电容C36的一端,所述电阻R73的另一端连接热敏电阻器NTC1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20脚连接所述电容C36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31脚经电阻R49分别连接电阻R32的一端及场效应管Q23的栅极,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23的源极,所述场效应管Q23的漏极经电阻R90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32脚分别连接电容C33的一端及电容C20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38脚连接电阻R92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39脚连接电阻R93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40脚分别连接电阻R94的一端及电阻R42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41脚连接电阻R95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42脚分别连接电阻R96的一端及电阻R41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45脚分别连接电阻R58的一端及电阻R34的一端,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9的一端,所述电阻R59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25的漏极,所述场效应管Q25的栅极分别连接电阻R57的一端及电阻R33的一端,所述电阻R58的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24的栅极,所述场效应管Q24的漏极经电阻R91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52脚电阻R60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53脚连接电阻R56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54脚分别连接电阻R55的一端及电容C40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55脚连接电阻R54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56脚分别连接电阻R53的一端及电容C39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57脚分别连接电阻R52的一端及电容C38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58脚连接电阻R51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59脚连接电阻R50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60脚经电阻R76分别连接电阻R74的一端及电容C37的一端,所述电阻R74的另一端连接热敏电阻器NTC2的一端,所述电池处理芯片U2的第64脚分别连接电容C21的一端及稳压二极管D13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79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