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节能插座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767930.5 | 申请日: | 2014-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7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锋;张国富;张艳蓉;秦金龙;陈磊;崔玉龙;楚世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瑞锋 |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泳棋 |
| 地址: | 450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 节能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C节能插座。
背景技术
家电待机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PC设备有近七成的家庭使用后不关闭电源,三成多市民甚至不知道待机也会耗电。其实,关闭电脑却不拔掉插头或者关闭插座,电脑即处于待机状态,这样长期待机将:1、耗费电能惊人----不节能。2、意外事故频频发生----不安全。3、电费节节攀高----不经济。4、缩短电脑使用寿命。
专利号为ZL20112020138.0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节能插座,如图1所示,插座电路包括主插座3和若干副插座7,主插座用于插PC电源,副插座用于连接打印机等附属设备。主插座能够保证供电,并且在主插座3的回路中设有一个电流传感器4,该电流传感器4能够与驱动模块5中的开关K2联动,从而使驱动模块5工作,线圈6带电,驱动开关K1动作,而开关K1设于各副插座的回路中(K1是各副插座的供电开关),仅当开关K1被驱动闭合时,副插座才能供电。当待机时,由于电流减小,驱动模块5不能使K1闭合,从而使各副插座无法供电,实现了待机时各种插在副插座的辅助设备自动关闭。
上述方案的基本构思是基于通过电流互感器4感应待机时计算机电流的减小;核心在于驱动模块5。而驱动模块本身需要提供工作电压VCC,VCC需要由单独的整流电路提供;而且还需要电流互感器4驱动开关K2连通驱动模块5的偏置电路。其电路结构较为复杂,涉及的器件较多,特别是整流电路和电流传感器等器件体积较大,不适合安装进体积较小的插座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C节能插座,用以解决现有PC节能插座的结构复杂,体积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包括:
一种PC节能插座,包括直接连接插座进线的主插孔(3),以及若干并联的副插孔(7),各副插孔的供电干路上设有继电器插头(K1),继电器线圈(6)设于一个驱动模块(5)中,所述驱动模块(5)包括串联的USB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线圈(6)。
所述驱动模块(5)中还设有与所述继电器线圈(6)串联的熔断器和防反接二极管,以及与继电器线圈(6)并联的稳压管。
所述插座进线为单相线或三相线。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利用PC主板的USB接口电压,当待机时USB接口无法提供电压的特点。其核心在于,直接利用该USB电压驱动各副插座的供电开关,以实现待机时各种插在副插座上的辅助设备自动关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PC节能插座;
图2是本发明的插座电路原理图;
3主插座,4电流传感器,5驱动模块,6继电器线圈,7副插座,K1副插座控制开关(继电器触头),K2与电流传感器4联动的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主插座3直接连接在电源上(火线、零线之间),能够保证供电;若干副插座7并联,K1串联在各副插座的干路中,以控制各副插座的供电。
电路的驱动模块5包括USB接口,USB接口连接继电器线圈6,K1为继电器触头。
图2中的继电器线圈6直接连接USB接口,从USB接口取电。使得整个驱动模块结构简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电路复杂,器件多,体积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PC节能插座,包括直接连接插座进线的主插孔3,以及若干并联的副插孔7,各副插孔的供电干路上设有继电器插头K1,继电器线圈6设于一个驱动模块5中,驱动模块5包括串联的USB接口与所述继电器线圈6,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在于利用PC主板的USB接口电压,当待机时USB接口无法提供电压的特点。其核心在于,直接利用该USB电压驱动各副插座的供电开关,以实现待机时各种插在副插座上的辅助设备自动关闭。
为了保证性能,还可以在驱动模块5中增加防反接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和熔断器等器件。
插座可以是单相插座也可以是三相插座。
以上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基本思路在于上述基本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设计出各种变形的模型、公式、参数并不需要花费创造性劳动。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瑞锋,未经王瑞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7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