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前侧混合煤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67276.8 | 申请日: | 2014-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6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肖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26 | 分类号: | B65D88/26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李由 |
地址: | 41001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炉前侧 混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前侧煤斗,是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碎煤颗粒的具备不堵煤功能的混凝土-钢制煤斗。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要求燃煤的颗粒度不大于13mm。粒径≤13mm的碎煤在煤斗中留存容易结块,不流动造成堵塞,积压在煤斗内,给正常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减缓碎煤结块的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疏松机甚至采用空气炮的方法,但未从根本上解决煤的流动性,燃煤结块甚至板结,严重妨碍生产运行。
中国专利CN 203143388 U火力发电厂新型煤斗,煤斗由上部、中部和下部组成,所述上部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中部为方圆节,所述下部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下部垂直剖面为双曲线。其不足之处一是中部采用方圆节,有转角,也就是有煤不容易流动的区域,二是煤斗上下中心线不同轴,朝一侧偏移,煤斗侧面与水平面夹角最小处易产生煤不流动的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前侧煤斗,它能很好地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使煤的流动性好,不堵煤。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前侧混合煤斗,上层为钢筋混凝土材质和钢制的矩形仓,上层横截面为矩形;下层为钢制的双曲线仓,下层纵截面为双曲线形;各仓内衬不锈钢板或微晶板。中上层为钢制的矩形到圆台渐变仓,中上层横截面为圆台形;中下层为钢制的圆台到圆形渐变仓,中下层和下层横截面为圆形。
一个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需要对应两个相同的煤斗。两个相同的煤斗为一组,两个煤斗均中心对称布置,上层、中上层、中下层和下层横截面的中心线同轴。
煤斗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均大于65°。
上层为钢筋混凝土材质和钢制的矩形仓,中上层为两个矩形到圆台渐变仓,材质为钢质,钢制矩形仓与钢制圆台渐变仓开口端契合,钢制的中上层圆台渐变仓、中下层圆台仓与下层双曲线仓均契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前侧煤斗的进步之处是:一是本实用新型将已有技术煤斗的中层变为中上层和中下层,中上层为钢制的矩形到圆台渐变仓,中上层横截面为圆台形,中下层为钢制的圆台到圆形渐变仓,中下层和下层横截面为圆形,由于从矩形到圆形之间没有转角,这样不会积压煤;二是两个煤斗均中心对称布置,上层、中上层、中下层和下层横截面的中心线同轴,不发生偏移。此外,本实用新型煤斗的上层矩形可收受更多的煤,中层圆台形和圆形煤侧压力较小,下层双曲线形可减缓煤挤压板结现象,使煤具有流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煤斗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煤斗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煤斗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6为图1中C-C剖视图。
图中:1-上层,2-中上层,3-中下层,4-下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的实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煤斗,由上层1、中上层2 、中下层3和下层4 组成。上层1 为两个长5000mm,宽3115mm,高1970mm 的矩形切圆弧角并排组成;中上层2 为高2400mm 的两个矩形到圆台渐变仓,每个矩形到圆台渐变仓上部分别与上层1 的其中一个矩形契合,每个矩形到圆台渐变仓向下收缩至圆台半径1557.5mm,直段1885mm;中下层3为高2600mm 的两个圆台渐变仓到圆形渐变仓,每个圆台渐变仓到圆形渐变仓上部分别与中上层2 的其中一个圆台契合,每个圆台渐变仓到圆形渐变仓向下收缩至圆形直径3000mm;下层4为高3200mm 的两个双曲线仓,横截面为圆形,垂直剖面为双曲线形;下层4底部开口直径1200mm,煤斗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均大于65°,保证煤斗有足够大的下煤角度。工作时,由给煤皮带( 或其他给煤设备) 输送的燃料煤从煤斗的上层1 的顶部开口落煤口进入煤斗,顺次通过上层1、中上层2 、中下层3和下层4,从双曲线下部的开口顺畅落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航长沙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672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